在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中,我校2024级教师团队本学期创新开展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从“乒乓球提瓶”特色实验到“蚕丝牛奶皂制作”等跨学科项目,从“饮水鸟”原理解读到向心力“爱恨拉扯”的实验创新,师生们在动手实践中碰撞思维火花,让我们透过镜头见证课堂新变革。

最具创意

你知道地沟油能做肥皂吗?

化学组王浩等老师设计的活动“制备肥皂”,突破传统实验局限,以地沟油为原料,带领学生制作出了肥皂,令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皂化反应的理解,更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意识。

1.活动宣传海报

2.实验过程及作品

在奇妙的“制备肥皂”实验中,同学们宛如小小化学家,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化学探索之旅。实验伊始,大家认真清点500ml烧杯、玻璃棒等“小助手”,接着精准称取原料。

溶解氢氧化钠时,溶液像被施了魔法般升温,同学们耐心等待它冷却。混合原料后加热,反应液逐渐变得浓稠,好似在诉说着化学反应的奇妙。

经过检验、盐析、静置分层,肥皂慢慢“浮出水面”。大家小心过滤、反复洗涤,最后晾干并把肥皂压制成心仪的模样。

实验全程严守安全规范,结束后大家还积极探索不同油脂和氢氧化钠用量的奥秘。

 

最高参与

物理组王硕、田俊江等老师将向心力实验拟人化,在“爱恨拉扯”中透彻演绎“向心力及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等物理奥秘。

1.实验原理

2.实验现场

物理组开展的“爱恨拉扯”向心力实验吸引了高一年级10个班级共550名学生参与,参与人数占高一年级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几乎覆盖了整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充分展现了该实验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最新技术

通用技术教研室周永丰和吕艳老师,怀揣着“健康自然”的理念,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手工皂制作之旅。前期,同学们亲自养殖桑蚕,见证了蚕宝宝的成长历程。

如今,这些蚕丝派上了大用场。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将蚕丝融入牛奶中,再加入精心挑选的植物油脂,经过一系列复杂而又神奇的工序,制作出了一块块丝滑、温和、润肤的冷制手工皂。

这些手工皂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自然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绿色环保与科技创新的美妙故事。

 

最佳解读

饮水鸟是一个有趣的小装置,因其能够反复运动,就像一只不断喝水的鸟儿而得名,也是物理试卷中的常客,那么饮水鸟是如何运动的?是一台“永动机”吗?

能量守恒:不是永动机

1.蒸发吸热打破平衡:初始时鸟身略前倾,鸟头棉布干燥,上下球内乙醚液体和蒸气处于平衡。当鸟头被滴水浸湿,棉布水蒸发吸热(吸收热量Q₁),上球内乙醚蒸气温度下降,压强p₁减小,下球压强p₂较高,形成压强差。

2.压强差做功引发 “喝水” 动作:下球高压蒸气将乙醚液体沿玻璃管上推,液体上升使装置重心上移,鸟身前倾,鸟嘴接触水面。此过程中气体做功(W),转化为液体重力势能。

3.压强平衡恢复初始状态:鸟嘴接触水面时,上下球通过玻璃管连通,下球高压气体进入上球至两球压强相等,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回下球,装置重心下移,鸟身直立恢复初始位置。蒸发吸热(Q₁)和气体做功(W)致混合平均温度降低,装置吸收环境热量(Q)恢复温度,满足Q=Q₁+W,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因消耗热量不易察觉,学生易误认为是永动机。

 

实践现场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看完这些精彩的实验活动,你们是不是也心动了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对这些实验的看法吧!如果你也参与过有趣的科学实验,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让更多人感受我们学校科学教育的新气象!

 

供稿|刘雨雷

编辑|王林夕

审核|崔小胜 贺欣欣

统筹|孔会军

 

时间:2025-03-19 20:48

【科学教育】解锁学科新玩法|济源一中科技实践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