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课堂是璀璨夺目的核心星系。一堂好课,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蕴含着知识的深邃奥秘,闪烁着智慧的灵动光芒,更承载着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许。它是思维碰撞的赛场,是情感交融的港湾,是梦想启航的码头。

济源一中初中部开设《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系列栏目,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将为您开启探索优质课堂的神秘之门。在这里,我们将深入剖析一堂好课诞生的台前幕后,从巧妙的教学设计到精彩的课堂互动,从精准的教学方法到教师的魅力呈现。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育者渴望精益求精,还是初涉讲台的新人寻求指引方向,本栏目都将为您搭建起一座学习与交流的坚实桥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课堂世界,见证好课的千锤百炼之路,汲取教育智慧的无尽源泉,共同为莘莘学子点亮那求知路上的明灯。



感恩相伴 逐梦优课

——参加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感悟


2022级数学组 李丽丽

在10月15日的例会上,优质课公告于数学组群内一经发布,便悄然拉开了我这段刻骨铭心旅程的帷幕。彼时,我怀揣着对优质课的憧憬报名参加,原以为等待我的会是一场独自闯荡的艰难征程,却未曾料到,迎接我的竟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热忱相拥与暖心陪伴。

一、引领与雕琢之光

11月8日下午三点,当抽签抽到“圆的有关性质”这一课题的瞬间,我的心既紧张又兴奋,随即迅速拨通了孙富联老师的电话。那个周五晚上,孙老师毫无保留地陪伴我加班直至八点多,她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洞察力,精心雕琢课程的导入与结尾,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她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随后的日子里,从周一开始,只要她没有教学任务,便会准时出现在我们办公室,像一位匠心独运的工匠,孜孜不倦地帮我完善课程设计、润色教学语言。在这持续的打磨过程中,直至15日周五的深夜,课程初稿才终于敲定。然而,孙老师并未停歇,周末她又携手组内的伙伴们,毅然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组织一场又一场的磨课活动。只因我在讲课过程中情感表达不够充沛,即便到了19日晚上,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孙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毫不犹豫地亲自示范,她的声音、神态、动作,无一不展现出一位资深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深厚功底,让我得以模仿学习。

二、坚守与陪伴之暖

王潇潇组长,亦是我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星光。8日孙老师为我梳理好思路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潇潇求助制作课件。她二话不说,当即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下午两点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此后,每一次课程设计的细微变动,都意味着课件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修改工作。一页课件,数百个动画元素,每一页的调整都需耗费数小时,而潇潇总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纹丝不动,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的优化与完善。其间,甚至发生了她儿子不慎摔下床、脸部受伤的意外情况,可她依然坚守岗位,未曾有过一丝抱怨,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我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想要独自静一静的时候,她选择默默陪伴在我身旁,直至将近十点才离去。比赛前一天,她更是不辞辛劳,开车带我前往梨林试场地、调试课件,她所做的一切,早已超越了组长的职责范畴,更似血浓于水的亲人般无微不至。

三、精神支持之力量

苗丽娟组长,犹如一盏明灯,在我前行的道路上持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自确定由我讲授优质课的那一刻起,她便积极投身于资料搜集的浩瀚海洋之中。我们常常一起探讨教学思路,尽管最初的思路未能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被大量采用,但她给予我的精神陪伴,却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源泉,源源不断地为我注入信心与勇气。在那些加班备课的漫长夜晚,她为了专注于我们的工作,甚至无暇顾及丈夫的来电。从某种特殊的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厚情谊的生动体现?仿佛在这段紧张忙碌的时光里,我已然成为了她无比珍视的家人。

四、母爱般的关怀之情

李亚老师的深情厚谊,同样令我刻骨铭心。当我与苗丽娟老师完成资料搜集、确定初步教学思路后,将教学设计交由亚姐审核。彼时的亚姐,正独自肩负着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而她的丈夫又恰好外出,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柔弱的肩上。然而,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她没有丝毫退缩,坚定地说道:“不睡觉,我们也得把课给你弄出来!”在那段持续加班的日子里,她常常带着二宝来到办公室,与我们一同熬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二宝也因此与我结下了特殊的缘分,竟爱上了我点的外卖,甚至期待着我每天都能讲优质课。周六加班时,亚姐在给闺女送饭的同时,还不忘贴心地为我带上一份。这份关怀,恰似春日暖阳,温暖而又明亮,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尊称她一声“妈”。

五、年轻力量的助力之行

还有园园、志浩和文玉,这三位组内的年轻力量,同样为我的优质课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园园虽因学校安排外出学习,但她的心始终与我们紧紧相连,时刻关注着我的课程进展。周三比赛,周二课程仍在紧张修改之中,她毫无怨言地在晚上加班加点,独自一人完成了教学设计的优化工作。志浩亦是如此,他始终将组内的活动放在首位,在完成自己微课任务的当天下午,便马不停蹄地与苗姐赶回学校,全力协助我上课,精心修改并打印学案,为我顺利参赛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文玉精心帮我确定每一个教学动作,细致规划板书的书写时间,在现场课的前一天晚上,她依然全程陪伴着我,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讲课流程,严格卡控时间,助力我为现场课的精彩呈现做足准备。

六、成长与感恩之悟

在准备“圆的有关性质”优质课的过程中,我仿佛踏上了一场知识与教学艺术的深度探索之旅。从深入研究教材,梳理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到精准把握垂径定理、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等核心要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琢磨。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对圆的知识体系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以更直观、生动且富有逻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这次优质课的参赛经历,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成长契机。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艺术,只有持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今,优质课虽已落下帷幕,但这段经历所铸就的情谊与成长,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时刻提醒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并非孤身一人,身边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伙伴,我们将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每一位学子点亮知识的灯塔,引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我都将怀揣着这份感恩之心,与大家一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华章,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附中的校园里代代传承,永不消散。


孜孜不倦,画大小方圆


数学教研组组长 王潇潇


在教育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画家,以知识为墨,以热情为笔,在学生的心田上勾勒出未来与希望的蓝图。而优质课,无疑是这幅画卷上最为亮丽的一笔。

一、初心执笔,绘梦不倦

准备一节优质课或者展示课确实十分辛苦,耗时耗力,但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次课堂把控能力的提升,还是一场教学的较量,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流对于团队来说这是一次协作能力和团结精神的展现,还是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场所有老师们智慧火花的汇聚。

记得从市教研室发出通知起,我便开始投入组织筹备,从向他校取经到转自身消化,从确定人选到建立各年级磨课团队,细致分工,待一切准备就绪,各年级即将开启磨课之旅时,接到省教研员要到校参与调研指导,那就意味着10月30日之前,需要调整重心,将主要精力放在此活动中,丽丽的课只能从八九年级先开始思考筹备,初步研究,丽丽要全程跟进交流。

数学组,是一个较为年轻的队伍,面对挑战,第一次全面组织策划省级活动,第一次要在省级舞台上亮相授课,第一次要在省教研员面前发言……我们做到了。

数学组,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队伍,第一次全面建立磨课团队,第一次全面接受考验,我们成长了。

虽然过程中难免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宝贵的经验,这一切,很值得!如果因为害怕跌倒而拒绝出发,那错过的将是一路的繁花似锦。

二、磨砺技艺,方圆自如

在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磨课团队全程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研课,2024级曼君、卫莹、素青、佩佩、亚楠老师的一句句“有需要随时说”是伙伴们相互扶持的深切表达;郭巍和翟老师的一声声鼓励是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生动体现。

省级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全身心投入到市级优质课中,11月8日进行抽签定课题,前一晚连睡觉做梦都在准备课题,梦到抽住《圆》复习课,有时候事情还就是这么令人意外。定完课题后,丽娟老师立马带领九年级备课组研磨,可以说是日夜参与,晚上10点前都很少回过家,大家在题海中找典型题,寻新点子。高强度的研课无人抱怨,全心投入,相互扶持。无人在乎多替谁上了一节课,无人在意多帮谁批改了作业,只要问一句“你能帮我……”,回答都是“没问题,你不用操心了。”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真是辛苦着、幸福着。记得有天晚上10点,把课件发给亚平老师,秒回:“明天我们就集体研讨!”这一切都让人感慨。这真的是一个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温馨大家庭,家人们各显其能,倾囊相助。

进行展课前,我们收集了学生可能会产生的所有方法,多次试讲,预设现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学生生成,针对哪个问题,学生不会回答?又该如何启发?学生回答后,又该如何使用评价语,教师什么时候写板书,什么时候点课件,什么时候强调等?

正是由于这样的团队氛围,才能推动着我们的磨课项目向着高质目标迈进。

我有幸是这样团队中的一员,真心为这样一群能战斗、敢战斗的队伍而骄傲,这无一不展示着自身格局、团队力量、附中精神。

三、智“绘”方圆,心悟大道

讲课老师文玉与丽丽,则是谦虚请教,他们深入研读章建跃博士的发言与教学设计,细致品味其中深意;同时,翻阅了近期数学杂志上所有的相关内容,下载了数篇知网上的论文,翻阅了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等所有能想得到的软件,想要从中汲取灵感与创意。你帮我,我帮你。夜晚,当校园逐渐沉寂,他们的灯光却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他们对专业精神不懈追求的见证。

正是这份认真与专业,为他们的教学增添了无尽的动力与光彩。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拓宽,每一次学习,都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知识的滋养,实现了自我超越与成长。

四、回望来路,方圆皆成

携一缕冬日暖阳,寻一次提升之旅。回望来路,优质课圆满落幕,我们收获满满,学校的青年优质课又拉开帷幕,工作一年的曼君和王惠等几位老师又获得喜人成绩,在工作室展课前,大家又再一次放弃休息时间,各个年级参加指导、陪伴、技术加持……他们的精彩绽放,再一次印证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

台上一个人,台下一群人。每当看到老师们齐心协力,有人负责教学设计,有人负责黑板贴,有人负责板书设计,有人设计学案,有人负责课件制作,有人负责检查课件细节……每每看到这幅场景,我都深深感受到同事爱,家人情,这是一种旁人绝对无法体会到的情感。

最后,衷心感谢市教研员李卫东老师对全体数学老师的指导与鞭策,他的专业引领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还要特别感谢黄校长和孙老师,感谢黄校长的鼎力支持与深切关怀,也深深感谢孙老师的引领示范与悉心指导,她用智慧、经验与魅力照亮了整个数学组前行的道路,每每提及他们,有太多的“感动”“感谢”“感恩”,何其有幸,遇见您们!

我想,好课是什么?它是不断试讲、倾听、评议、修改、否定、重构,它是修正、思量、研磨、体悟、重塑,它是初心不渝的火种,是汗水浇灌的花朵,是智慧碰撞的火花,更是团队协作的辉煌乐章,它源于初心、努力、智慧与协作,它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在教育的画卷上绘制出更加精彩的大小方圆。


END



优质好课看这里



编辑|贺亚欣

审核|盛改菲

统筹|李艳莉



时间:2024-12-16 14:22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 济源一中初中部优质课磨课纪实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