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课堂是璀璨夺目的核心星系。一堂好课,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蕴含着知识的深邃奥秘,闪烁着智慧的灵动光芒,更承载着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许。它是思维碰撞的赛场,是情感交融的港湾,是梦想启航的码头。

济源一中初中部开设《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系列栏目,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将为您开启探索优质课堂的神秘之门。在这里,我们将深入剖析一堂好课诞生的台前幕后,从巧妙的教学设计到精彩的课堂互动,从精准的教学方法到教师的魅力呈现。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育者渴望精益求精,还是初涉讲台的新人寻求指引方向,本栏目都将为您搭建起一座学习与交流的坚实桥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课堂世界,见证好课的千锤百炼之路,汲取教育智慧的无尽源泉,共同为莘莘学子点亮那求知路上的明灯。

 

 

且思且悟且成长

——参加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感悟

 

2022级语文组 任敬蕊

今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并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回顾此次参赛经历,从最开始的选择课题到中间的多次磨课,再到最后的定稿比赛,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其间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与感受,现与大家分享如下,借以抛砖引玉。

一是成长收获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痛点,接到通知我就忙中偷闲阅读了两本写作教学的书籍——《推开写作教学之门》和《写作教学教什么》,整体了解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对策和课堂流程。

磨刀不误砍柴功。抽选课题之后,我立即确定好本节课的切入点,立马构思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并进行了组内的第一次试讲。组内姐妹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一一指出了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一条一条的建议,除了有些失落、焦急,其实更多的是感动和感谢!

带着大家对我的关切和期待,我对着一条条建议认真思索,取其精华重新设计。从学习目标到教学过程的确立,从课堂活动到课堂问题的设置,从教学教态到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设计是一遍一遍地修改完善,文字表述是一字一字地精雕细琢,微课状态是一次一次地演练调整……真是极尽困顿、极尽极限,个中滋味难以言表!每一次推翻之前的思路,都极其痛苦。当设计出新一版的教学设计,都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几番磨砺,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了以往不曾留意的细节问题;我学会了根据学生的现场生成来灵活调整教学的策略;我实现了从依赖预设到依托生成的转变,课堂因此焕发生机,学生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我明白了唯有扎实的学识积淀和理论素养,才能将好的理念和设计真正落地,才能演绎出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我养成了在教学中反思、评析、优化的习惯,只有反思已过、吸取教训,才能形成更多内化经验,反哺课堂,从而照亮专业前行之路。

二是广泛阅读

设计这节课,我引用了《论语》中的“细思曰观”和西汉贾谊说的“纤微皆审谓之察”,引用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增加了观察的深度和厚度。

在学校,教学设计稿一直在修改,没有给学生试讲过。微课结束第二天就是展示课,在沁园中学,没有给见学生的时间。现场公布了班级之后,我来到七年级11班,老师说大课间见学生吧!我站在教室外,看到墙上贴着学生的研学感悟,这几个孩子的作文能被展示出来,应该文笔不错,我就想着上课展示他们几个写的片段。那几个名字,我特别喜欢。韩紫竹,我想到了宋朝周必大的“紫茎绿叶骚人句,不在秋兰在竹君。”刘竹溪,我想到了唐朝李益的《竹溪》:“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郑雨心,我想到了“南风复西风,景物易变迁。独有一雨心,朝暮佳人边。”杨泽锴,《说文解字》中说:“锴者,铁也。你的父母一定希望你身体坚硬如铁,精神坚强如铁。”这些诗词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展课的时候,他们表现非常积极。

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完成了推荐卡的任务,我引用汪国真的诗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感谢大家!

读过的书,背过的诗词,给我这节课增加了不少亮色!

三是感动感谢

本次参赛喜获成功,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所有人的心血和汗水!衷心感谢语文组的姐妹们!从我开始参加比赛以来,语文组的姐妹们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九年级语文组更是跑前跑后、出钱出力,为我准备了精美的推荐卡。艳莉姐姐更是让雁超和苗点亲自护送我来到比赛现场,全程服务。春艳姐姐更是日夜不闲,精准指导,不厌其烦。他们全程参与的姿态,让我熬的夜不再漫长。

我抽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课《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观察对象包括人、事、物。因为第一单元课文是四季美景,我就确定了作文课的第一课时学习观察景物,第二课时学习观察人事。那么怎么观察景物呢?我带着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几个观察方法:按照顺序、调动感官、关注变化、联想想象。拿给春艳姐看的时候,她一下给否了,这些学生都会,你还教什么呀?她建议学生会的以考察的形式展现,要教学生不会的。可是我翻遍了教参,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都是教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没有教怎样观察呀!来到班里,我问学生,你怎么观察景物啊?孩们果然都说出来了。是啊,虽然老师没有教,这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就好像刚生下的娃娃,没有教他怎么吃奶,但他生下来都会。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观察方法呢?我又犯愁了,到底咋观察呀?脑海里一直想,观……察……观……察,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刘勰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想起来《论语》中的一句话:“细思曰观”,这分明是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去观察呀!融入情感、由“形”及“神”两个观察方法就这样诞生了。这样,观察的深度也就出来了。

中国人偏爱三。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三气周瑜、韦编三绝……最好教学生三个,那一个从哪里找?我走到小游园,驻足观察,想象怎么观察这个游园,突然看到了大鹅大摇大摆的走过来。这只大鹅,一下子让游园充满了灵动和趣味。是啊,我们要观察花,不能看花,最好有蜜蜂来采蜜,用蜜蜂蝴蝶来衬托花的香花的艳。所以观察主要景物的时候,同时也观察和他相关的景物,这样整个画面就会更加丰满鲜活。回到办公室,为这个观察方法的名称又讨论很久。叫它以物衬物,还是关联景物,争执不休。最后确定为关联景物。至此,关联景物、融入情感,深入思考,这三个观察方法,就找全了。

非常感谢春艳姐,让整个课堂有了层次和梯度!

真心感谢和我搭班的姐妹们!园园、李丽、舒娜、艳芳,二话不说,看班看操。语文课更是义无反顾地顶上,同组姐妹谁有空档谁去上。真诚感谢学校这个平台,还有黄校长“出手即出彩、完成即完美”的理念,一直在背后鞭策着我。

都说“独行快,众行远”,今天我想改了它,独行未必快,众行必定远!

 

枇杷花开

 

语文教研组组长 李春艳

 

阴郁的天空,冷风阵阵。忽然被一树小巧而素雅的枇杷花吸引,淡黄花瓣,色泽细腻,成簇开放,密密匝匝,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头莫名的舒适。

原以为是春天开放的呢,没想到却绽放在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凭空的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生命原本应如一树花开,或热烈,或璀璨。

2024年初中语文优质课如期举行。今年是新教材的作文季,抽到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作文,颇有难度。任敬蕊老师一次次的给我发教学设计,晚上9点,11点,甚至凌晨一点,她在不停地改进,当时,恰逢八年级研学实践,我在小浪底实践基地也辗转难眠,因基地有整个年级的学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分身乏术,只能嘱咐敬蕊老师多研究,跟组里老师多讨论。

终于回到学校,周六一早就约了敬蕊老师研讨,我们就教学设计开始沟通。沟通的颇是艰难,毕竟理念不同,想法不同,得有个认同的过程。一中午,就改了个形式,按照规范的基于任务的教学过程来设计。周日下午,就一些可有可无的教学设计进行沟通,怎样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用到有价值的点上,怎样让课堂更有层次感,怎样让课堂更有深度。

沟通,修改;再沟通,再修改;继续沟通,继续修改。晚上11点半,敬蕊老师再次把修改的设计发给我,我知道她还在改,还在完善。

第二天录播室,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大家都很给力,倩茜提出是不是任务前置,我忍不住为她大大的点了一个赞;晓敏提出让学生写贺卡,我忍不住欢呼这个创意太棒了;艳莉、纷纷、会芳、苗彦、佩佩、彩云、苗点、芳芳、雁超、许冉、亚娟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郝艳、李然、妙然、俞静、梦琦、李琳、雯雯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大小小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我们的团队就是这样知无不言,真正的教研,只为成长。关键时刻,大家始终亲如一家。

接下来,办公室的姐妹,有的做课件,有的做设计,有的做实录,有的制作卡片,一切都有条不紊,一切还在精进完善。

晚上9点半,我再次把要交的教学设计逐字逐句的敲定,课件可能的问题全部排除,并再三嘱咐一定要脱稿。敬蕊老师晚上背到两点,带着感冒,伴着发烧。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雕琢的旅程,困难之事必定意义非凡。

第二天完美呈现,终于花开。

接着是为期两天的现场课,然后是我的一个点评。

整整一周的忙碌,不分昼夜。所有美好都藏于时间的缝隙里,让生活变成了有光照进来的地方。为了这一刻花开,历尽磨难。蜕变的过程或许漫长,也一定免不了痛苦,但唯有忍受痛苦,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

枇杷花独特的淡雅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中,仿佛是大自然在冬日里轻声的呢喃。当你靠近枇杷树,那股清香便会萦绕在你的鼻尖,让你的心灵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或许还能改进,或许还有问题,但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前行,就能在寒冷的冬季悄然绽放,香气四溢。

 

 

END

 

 

优质好课看这里

 

 

编辑|贺亚欣

审核|盛改菲

统筹|李艳莉

 

 

 

时间:2024-12-13 15:16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 济源一中初中部优质课磨课纪实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