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中初中部

《我的教育故事》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引路人,他们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塔。为展现我校教师在教育之路上的点滴精彩与感动,学校特别开设《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栏目。

在这里,我们将听到一个个真实而温暖的教育故事。他们用坚守与奉献,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教育故事,感受他们深沉的教育情怀,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沐光而行 突破自我


2024级数学组 赵文玉

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成长,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的课例展示感悟,我分享的题目是《沐光而行 突破自我》。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理念为先,厚积薄发

非厚积,无以薄发;惟行稳,方能致远。犹记第一次,确定课题《整式的加法与减法》之后,自己还未读透课本就开始急于设计教案。遍寻资料,认为只要看遍所有教学设计,从中选一个最好的照搬就可以万事大吉。事实不然,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照猫画虎,难得精髓。后来,在孙富联老师的指导下,才领悟到,备课的第一步应该是吸收理念,独立思考。我的思路清晰了些,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些。之后,我开始查询研读课标,阅读教参,查询论文,观看优质课视频,让自己的理念与新课标、新教材融合。

二、砥砺深耕,臻于至善

1.博观约取

教研组长王潇潇对这个教学课题的肯定让我吃了定心丸,由此我开始从中国知网、智慧课堂、精品课堂等各种渠道搜集论文、教学设计十余篇,见缝插针研读思考。博观容易,约取太难,设计什么活动来达成目标,设计什么支架来把知识讲透彻,环节之间是否层层递进,自己反复纠结,斟酌取舍。在外出培训期间,反复查阅资料,做教学设计,做课件,终于在培训结束后做出了初稿,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2. 磨课磨心

力不欺耕,磨课之旅艰辛启程。磨教学环节,磨预设生成,磨语言的艺术,磨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语气。自己在试讲、听取意见、反思、修改、再试讲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其中滋味,有焦虑,有怀疑自我,也有一次次鼓励和进步。课件改了十来次,一遍遍推翻,一次次重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多少个夜晚,半夜12点才回家,女儿早已睡觉,多少个清晨,自己又早早离开,一天下来,基本与孩子见不到。日日夜夜的日子里,总算磨出了一点光。“磨”出柳暗花明,“课”得源头活水。10次试讲磨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磨”的真谛:磨的不仅是课堂40分钟,更是我们的心性,是砥砺深耕,臻于至善的追求。

三、团队力量,助我成长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根植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我非常自豪自己根植于附中这块沃土,有幸展示,内心全是感恩,因为“这一刹那凝聚了附中人的力量”。

感谢黄校长的信任与支持,给我这次成长的机会;他多次听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感谢孙富联老师,对我倾囊相授,陪伴我在电脑前整理讲课稿、做课件,反复修改、推翻、重塑。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感谢教研组长王潇潇老师、备课组长苗丽娟老师、赵亚平老师,他们自身工作繁忙,依然花费大量时间帮我制作课件,推敲每一个动画,斟酌每一句教学设计。从最初教学内容的选择到环节的确定,再到最后逐字稿的一字一句,甚至是语气手势,她们不遗余力,都给了我无比细致的指导,让我在展课中更加自信从容。

感谢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教研会上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给了我切中肯的建议。感谢七年级数学组每一位老师的鼎力相助、贴心相扶。郭巍老师、翟银玲老师在我没有信心时给我鼓励,曼君老师、卫莹老师、素青老师、佩佩老师、亚楠老师“有需要随时说的”关心让我温暖,他们在自己繁忙的教学中给我的帮助。感谢七年级11、12班组的老师们,每当我需要调课,他们都欣然应允。

我的成长是在无数人的托举中获得的,在这里诚挚地道一声“感谢”!

四、时间酿酒,余味成花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展课结束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的遗憾,但更多的是“一路向阳待花开”的憧憬。

成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此次展课让我对课堂更加敬畏。于漪老师曾说:自己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课。我想,展课,展的不止是课,是基本功,是教学理念,是对教材、学情的把握,说到底,是教师对课堂、对自己的持久修炼。你能上出的只是你自己。你所拥有,你所没有的,都会呈现在课堂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好课永远在下一课。我会脚踏实地,更加努力,沐光而行,突破自我,做更好的附中数学人!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体育组 孙冠东


砥砺深耕,笃行致远。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感悟,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敢问路在何方?

体育课特别是足球课,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场地大,器材多,学生不好控,集合,分散,小组、语言组织,只要有一点不到位,就会毁掉整个课堂。那么拟定课题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前后咨询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济源一中体育教研主任张冬伟老师很支持我讲射门课,他觉得射门就是足球最精彩的一部分,这句话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很清楚射门就意味着混乱,心里依然很难确定。当我将课题拿给市教研员刘元元老师的时候,她问我,射门课难度高,要求严格,谨慎些,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加油!我终于吃下了定心丸。这次新教材变动太大了,特别是大单元教学,需要重新去学习,领会教材才行。在我们附中体育组群策群力之下,最后拟定了《行进间运球突破射门》这节课。

二、信念与煎熬并存

从拟定课题到正式开始,中间只进行了两次磨课。10月25日市教研员刘元元老师亲自过来指导,那是我的第一次磨课,最后给出了十几条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最后都成为了31日当天的亮点环节。非常感谢刘元元老师的悉心指导。

最后几天,度日如年,寝食难安,29日晚上12:30才入睡,30号早上4点醒来。一抬表,心率120。妻子总是安慰我,放松下来,不要焦虑,家里你不用操心,专心做好准备,你一定可以!30号当天磨了第二次课,也是最后一次。你见过凌晨三点的足球场吗?31号8点20分开始展课,我在凌晨两点就醒了,失眠的我在凌晨三点只身来到球场,开始一遍一遍地过流程,尝试器材的摆放和回收,每个示范动作的仔细揣摩,虽然下着小雨可心存信念一次一次地尝试着,过程虽然无比煎熬但是结果是好的。 

三、成长就在一瞬间

作为优质课履历空白的我,这样的展示课无疑是一座大山,同时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成长机会,经历过重重辛苦和不易,在31日当天展示课结束,当我鞠躬致谢的那一刻,都变成了掌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本次备课的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成长就在一瞬间,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讲课,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也经历了从信心满满到失眠焦虑。回头看,这些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要成长,必须坚定的跨过这些障碍。

本次观摩课,让我收获了学科自信,收获了团队意识,收获了感恩的心。

四、拥抱团队,不畏将来

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郑龙飞主任对我说,安心准备课程,其他交给兄弟们。一句话可抵千军万马,宇楠老师时常打电话,东哥,需不需要帮你整理一下场地,组织组织学生?张楠老师也是经常问,需要我尽管开口,石红波老师对我说,足球课给不了你什么意见,但是你的班级需要上课和训练的,我来,放心!30号下午5点半开始,张楠、宇楠、红波老师开始组织第二天的会场布置,多少个凳子,多少张桌子,怎么规划,摆放在哪里,还要做好预案,如果下雨了,怎么办,给大家准备的热水桶放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直到晚上9点终于尘埃落定,一切就绪。其实他们的每一句问候和背后的点滴支持,都成为了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感谢这个温馨的团队,感谢附中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最后,需要感谢我们的领路人黄校长,他经常说:我们一定要做到出手即出色,完成即完美!感谢黄校长的选择和信任,让我有了一次成长的机会,感谢他开学第一时间就给体育安排了新教材,让我在黑暗的备课之路上找到了一盏明灯!我相信,拥有这样的团队,我们一定可以披荆斩棘,不畏将来!

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最精彩的进球是下一个!教育也是一样,最好的课程永远都是下一课!教育没有捷径,只有扎稳脚跟,稳步前行,在一次次试错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失败中蜕变成长,本次展课给了我莫大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不负众望,继续前行,变得更好!


· END ·





编辑 | 贺亚欣

审核 | 盛改菲

统筹 | 李艳莉




时间:2024-11-05 08:36

师者履迹|济源一中初中部《我的教育故事》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