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中初中部
生物组综合实践作业展示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次探索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份实践都是梦想的翅膀。2024年暑假期间,济源一中初中部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成长环境,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各年级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开展了暑期综合实践作业与项目式作业学习活动。
此次活动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在这里,学生们感受着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亲身体验着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在这里,学科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存在。学生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的方寸之间,而是勇敢地迈向了生活的广阔天地。学校通过教师跟踪指导、小组合作实践,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评委评选等方式,持续开展跨学科项目式作业的评选。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走进学生们的实践成果世界,见证他们在这个暑期的成长与蜕变,让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汗水的成果,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本期展示的是生物组综合实践作业。
一、作业设计依据
《2022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于“科学实践”有明确的内容要求:
1.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学相关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需要解决的生物学或跨学科实践问题。
2.根据研究问题和活动目标,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简易器材,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如确定研究变量、研究步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3D打印等)设计研究方案。
3.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收集和记录证据,通过分析证据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再通过循环迭代不断改进研究方案或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活动目标、方案、结果、研究反思等,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模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照片等)直观、简洁地呈现实践成果。
二、作业设计理念
一、学科本质的要求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当今,生物学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在设计“近视眼及其预防”这一实践作业时,要求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尺度、比例和数量”“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模型,直观地表征相应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结合眼球结构和成像原理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二、学生发展的要求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自主实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向学生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近视的调查和预防近视宣传,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业设计内容
1.近视眼及其预防:5人一小组完成《近视眼及其预防》综合实践活动。
① 调查身边同学或家庭成员近视情况以及用眼习惯形成调查报告,要求样本数量不少于50,可手写,可电子稿打印。
② 绘制眼球结构图或制作眼球结构模型。
③ 解释近视的成因(可画图),并绘制爱护用眼宣传手册。
2.《介绍一种生物》手抄报:
内容包括:名称、外貌(绘图+描述)、习性或者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特点等。
实践作业展示(部分)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项目式活动既打破了单学科学习的思维定势,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有机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蕴含着学生们成长的无限可能,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将这份实践的热情延续,期待下一次在实践的天空中,看到更多学生如星辰般闪耀。
来源 | 生物教研组
编辑 | 贺亚欣
审核 | 盛改菲
统筹 | 李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