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最美教师”:他们始终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他们始终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志做“大先生”;他们像一座座“灯塔”,照亮学生前进方向,引领一代代青少年扬帆起航,驶向彼岸。
陈丽方
★ 教学格言 ★
教育没有捷径,唯有用心。
以爱育爱 静待花开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呢?有人说:优秀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学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和健康的体魄。我想为人师者,应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正如心存大爱的支月英老师,她不仅照亮了山区学生的成长之路,更践行着“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教育初心。
在2016年金秋时节,我踏上了山区教育的征程,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由于山区学生人数较少,相应地各科教师也不多。尽管作为新手,仍被分配负责九年级的历史课程,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但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夜以继日地备课成了我的日常。因为我坚信,只要我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果。
然而,一个月后的考试结果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学生们的成绩远远低于预期。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我在给一个班的学生发试卷时,发现一名学生几乎交了白卷,我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大声反驳了我,并将试卷扔在地上,愤然离开了教室。那一刻,我愣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妥。学生成绩不佳,我的首要任务不是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吗?我现在这样做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更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随后,我将那名学生叫到办公室,亲自为他搬来一张凳子,与他交流。在我了解到他由于生病发烧而无法坚持考试时,我真的觉得很自责很惭愧,我真诚地向他道歉,并叮嘱他如果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心灵是脆弱而珍贵的,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尤其是在山区,留守儿童较多,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往往能够赢得他们真挚的回应。我开始从细节中去关心学生,有时候,一些小小的零食和不经意的夸奖,都能收获学生真诚的笑容。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信任我喜欢我,自然也愿意学习。
2021年9月,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调入初中部并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市区的孩子更显得活泼开朗,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虽然令人振奋,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学生在课堂上秩序不佳,常常让我感到不知所措。为了稳定课堂秩序,我不得不采用命令式的语调,如“不要说话了”或“认真听讲”,但这些方法收效甚微。我逐渐意识到,无论是采取严厉还是温和的方式,似乎都无法奏效。我开始反思,学生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我想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课堂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乐园,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场所。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工作中。
为了确保每堂课的质量,我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参考书籍来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之上,我再着手进行详细的教案准备。备课过程中,我会对每一张课件进行分析和调整,以确保内容准确、有效。同时,我还把学生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遭遇一些难以解释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会主动向我们组优秀的教师寻求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我也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中专心致志地备课,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也经常与学生交流。我始终对学生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同时我也通过他们的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以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不仅收获了成绩,也获得了学校的认可,在初中部这三年,多次获得济源一中“优秀教师”“一等功臣教师”等荣誉。
柳絮迎风起,葵花向日倾。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深知自己非最卓越之人。但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或许会欣赏到无边的美景,或许会遇到风雨交加的挑战,但我们一定会拥有桃李满园。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让我们以爱育爱,静待花开。
上下滑动阅读
李艳娟
★ 教学格言 ★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初心不改 微而致远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教师的殷切期望。我们的祖国从筚路蓝缕到改天换地,从山河破碎到国富民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赛道上的奋进者砥砺前行,教师作为教育赛道上的引路人,更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六条基本准则也时刻警醒着我。它们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前行的方向。
一、爱岗敬业
八年前,我正式入编教师岗。上岗第一天,领导就要求我们在教案本的扉页上写一句话:“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一位优秀的教师一生都在备课。”自那时起,这句话便成为我工作的标杆之一。我也认为备好课,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爱岗敬业最重要的方面,没有之一。我正式上岗八年了,遗憾的是没有带过完整的一轮,幸运的是中途接班然后带着他们一点一滴进步,冲刺中招。我想,学生们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我足够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随时随地都在有针对性地备课。
尤其在进入初中部大家庭后,面对优质的学生群体,我对自己备课的要求更高了——做一个学习型师者。尽管对八年级和九年级这三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熟稔于心,但我依然会像一位新教师一样,在集体备课前利用周末时间自己先研读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将本周的教学内容反复研摩,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备课组的一课一研,并在一课一研之后进行三次备课,确保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都精准把握,确保对授课内容非常非常熟练,以便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即便是午辅、早读、课后作业等,我也是提前一周进行准备,确保学生本周学习的系统性,然后在前一天再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确保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并且争取在校一一落实。如果在校落实不到位的,我会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帮忙落实。新授课阶段的扎实备课,为学生整体成绩的上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本学期的一轮复习中,我深挖教材内容,着重落实基础和重难点,每天都沉浸在批改听写中;在目前的二轮复习中,我每天沉沦在题海中,研究试题,精选习题,批改落实,精准地找出大部分学生的薄弱区,上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再找出特别关注对象的盲点,课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延时课后,我常常留在办公室辅导学生,或整理早读背诵内容;也经常将学生日常作业带回家,在晚上孩子爸爸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坐在他们旁边批改作业;也经常在周日晚上批改作文直至深夜。颈椎疼痛是常态,但有关备课的一切,我都甘之如饴,它是我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也是我成为学习型师者的必要途径。
二、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喜欢和学生相处,关爱学生,很多时候是学生们给我前行的力量。记得去年八班班主任王潇潇老师回家休产假,八班一时间班风不稳,出现了针对、言语辱骂、排挤同学等不良现象。其中有两位女生,而且是全校前120名的学生,上课心神不宁,出现了成绩急剧下滑的现象。我发现异常之后,经常在下课后把她们叫到办公室谈心,听她们哭诉,帮她们疏导,经常谈到静校后很久才将她们送出校园,确保她们安全到家。在多次耐心的疏导后,这两位同学的学习生活终于回正常,成绩也回归前列,其中一位同学从全校180多名返回前120名,另一位名次八九十的学生稳定在全校前50名,最好成绩19名。我想,师爱,应该对她们有所帮助吧。
日常工作中,我会在学生成绩下滑、状态不佳的时候及时反馈家长并辅以关心;我会在学生生病请假的时候给予问候,有时候疏忽了,学生还会争风吃醋的说,老师,你怎么只给他发,不给我发;我会在个别学生体育补考时提前给他加油;我会对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给予教辅的支持。我知道,对学生的付出不会立即就得到回报,甚至不会得到回报。但我也知道所有的关心和付出都不会白费,它会在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种子,然后慢慢生长,开花,结果。这大概就是爱的教育,温暖了一颗颗稚嫩的心,也滋润了身处平凡岗位的你我他。
三、教书育人
教书是职责,育人是师德。我认为,比起教书,育人更加重要。记得有一次英语课前一分钟,我正在调试课件准备上课,突然,班里两个男生先是起了言语冲突然后紧接着发生了肢体冲突,班里立刻安静下来全体观战,只有个别同学在拉架。我赶紧走下讲台责令他们分开,让其中一个情绪比较激动的同学A站教室后方,让另一位同学B站自己座位上。然后立刻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背诵任务让他们背,紧接着将学生叫出教室安抚。他说,他先动手是他不对,但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人爱他,他觉得世界很虚无。我说,你先别哭,你一定比很多同学都坚强。还有,如果你把你自己一个人关在一个小屋里,那你怎么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爱呢?他的情绪很快稳定,我让他进了教室,我也紧跟着进了教室。我知道,同学们都在等我的反应。这时我说,大家都是大孩子了,请你们记住三句话,一,永远不要用不良的语言挑衅他人;二,永远不要轻易用你的拳头解决问题;三,遇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永远不要袖手旁观,帮助他人会使你快乐。三句话,没有任何偏颇,教育了两个当事人,同时批评了对大家袖手旁观的人,表扬了拉架的人。然后教室鸦雀无声。我想,哪节课我教了哪个单词,哪个句子以后可能都不会有人记得。但我说的那三句话,应该会有人记得吧。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我在教书中育人,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这也是身为教师的一大快事之一。
“师德”听起来是很高大上的词语,但它就是我的工作日常。一心一意守初心,一言一行显师德。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用行动践行它。我用不改的初心坚守平凡岗位,用微薄的力量孕育祖国明日栋梁,以微小的光芒汇聚满天星辰:愿我是学生心中的光,温暖每一个孩子,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上下滑动阅读
王云飞
★ 教学格言 ★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唯有热爱 方能致远
年华似水,匆匆而逝。今年是自己从教的第9个年头。九年的时间,变化的只有年龄与容颜,不变的是那颗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回想起来,从一开始面对讲台的局促迷茫,到现在的淡定从容,是历经教育对自己一年又一年洗礼的结果,让自己在思政这片沃土中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岁月漫长,只要有喜欢做的事情,有对生活的热情,就是对漫长岁月最好的的珍重和回馈。自从自己踏上教育这片热土,就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一样去热爱。因为自己深知,我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鲜活的生命,如何通过自己言行去塑造他们是我每天都要去回答的问题。慢慢地,我逐渐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更要用智慧、精神、观念、价值等实现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影响,成为学生们奔赴各自山海的那个台阶。这是一项有意义且伟大的事情,也是自己保持教育初衷的活力源泉。
二、看见学生 逐光前行
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关系好了,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在学校,我们每天都与学生们见面,甚至一天见面很多次,可是我们真的“看见”他们了吗?直到有一天,我才意识到“看见”的真正含义。那是在与学生聊天过程中,说到她喜欢上政治课。原来是因为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她进行眼神的交流,从眼神中,她能体会到肯定、鼓励,感受到了存在感和安全感。想不到自己无意识的目光竟能给她如此大的力量。细细想来,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只是由于不同情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刘同学是班里公认最让人头疼的学生,上课随意走动,说话,吃东西,睡觉。课堂规则对于他来讲好像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我发现政治成绩还不算太差,在多次总结表彰时还能获得我的小奖状。他还特意把自己的奖状贴到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校园卡上,这也许就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大家面前自豪的一件事吧。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向上变好的愿望,他也不例外,尽管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与好高中没有多大的缘分。课下我经常与他聊天,了解他今后的打算,发现他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具体规划的孩子,不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征得他的同意后给他安排小组长的职位,发现他负起责任来格外认真,多次帮助我督促和收集作业;课上对于他的些许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一次在限时背诵中,他的回答比大多数学生都要好,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看出他内心的那种自豪溢于言表。看见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也许正是这种看见,我也收获了很多的同学们的喜爱和信赖。甚至有的同学已经毕业,在他们有困扰时,第一时间向我寻求帮助,当他们收获成果时,也会兴奋地报喜,和我一同分享,在他们有些有的半个小时放松时间,也会跑来跟我聊聊最近的事情。我们是师生,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作为教师,我们也知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是困难的,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尝试,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光,都有追光而行的愿望和动力,这就是教书育人的意义所在。
三、修炼自己 携手共进
赢得学生不能仅凭对教育的一腔热血,更要有能力值得孩子们的信赖。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是赢得学生的法宝。作为备课组长,肩上责任重大,能力不足勤来补。来我校将近四年,基本上没有修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周末两天至少有半天时间都用于提前准备或构思下周的课程安排及具体内容。初三教学压力重大,找准方向是关键,我们不间断咨询或邀请教研员到我校指导教学,不断加大对课标及中考试题的研究。如果上好复习课,如何更好落实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在理论及实践上也有初步的收获。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这门学科,我们组内成员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无愧于心。以校为家是别人对我的调侃,也是我平时工作的真实写照,这将近四年的时间中午休息也都在学校度过,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自己未完的事情。甚至晚上下班也还是坐在电脑前,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家人的陪伴。以至于现在上二年级的孩子看到我打开电脑,她甚至会习惯性地主动帮我关上房门不来打扰,也经常听到她提醒爷爷奶奶:妈妈在工作,不要叫她。经常挂在孩儿她爸嘴上的话是这样的:你是我见过最忙的政治老师;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为了工作。我也无数次在心中呐喊:我要休息,我要高质量陪伴家人和孩子。但也尝试了无数次之后,自己又默默坐到电脑桌前。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还没有能力让组员足够信任,还无法让学生、学校和家长放心,只有继续埋头苦干,才不会胡思乱想,内心才能得到安宁。
在上课铃与下课铃交替的九年时光悄然已逝,成长的不仅是学生,其实更多的是作为老师的我,我会在每个当下认真实践、不断追求,在思政的教育天地和孩子们放飞梦想,创造美丽的教育故事。
上下滑动阅读
供稿|办公室
编辑|王林夕
审核|崔小胜 贺欣欣
统筹|孔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