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语文组 郝艳



时光逃去如飞,转眼间,我已在济源这片教育热土上工作了24个年头。24年里,我抱着对教育的一片赤诚和热爱,一直在教育最前沿默默奉献、无私耕耘,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收获了河南省骨干教师、济源示范区优秀教师、济源市语文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等多个荣誉,也在成长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01

在坚守中成长


我是土生土长的坡头人,之前在家乡工作了24年。我曾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又是细碎繁琐的,但也是快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用心去陪伴学生,定会收获别样的精彩。最难忘的是09级学生,那一年,济源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科素养提升活动。我们在烈日下排练《三字经》,获得了济源市一等奖,中心校领导和校长带着我和班里45个学生到沁园中学展演;我们一起排练课本剧,我和学生一起自制道具借服装;我带着学生翟文苹参加市演讲比赛,现场写稿脱稿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一等奖。三年里,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经典诵读、课本剧等,学科素养提升的所有活动,我们包揽了所有的一等奖。除此之外,我们班在同年级的六个班中成绩也总名列前茅。2012年6月,我送走了毕业的他们,并在同年获得了济源市骨干教师的称号,也是那一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感谢那些学生和我彼此成就的岁月,因为有爱,才有了我们的素养与成绩齐飞。


02

在奋斗中成长


2012年秋,我开始连续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记忆最深刻的是2016年,为改变学校成绩落后的现状,我主动再次请缨,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到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每顿饭放下碗筷就往教室跑,晚自习辅导完学生已经十点半了,等回到家里躺到床上已近凌晨了。那一年里,我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没有尝过一次睡到自然醒的感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在市一模考试中,我班两名同学进入市前100名,被济源一中提前录取。那是我和学生的又一次自我突破,我永远为有过那样奋斗的岁月而骄傲。也是从那一年起,我校的成绩节节高升,各种赞誉接踵而来。以往每年夏天,我镇的初一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会大量流向市区,但也是从那一年起,这种现象好转,甚至有市区学生回流的现象。感谢那年和我一起奋斗的同事和小伙伴们,因为有了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有了我们越来越好的成绩。


03

在责任中成长


2017年秋,我开始担任教导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提出了“初一重基础,初二防分化,初三抓成绩”的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我领着五个教研组长一起开展了语文学科的“古文今唱”,数学学科的“计算大比拼”,英语学科的“衡水体”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一举措受到了校领导和市教研室老师的充分肯定。

学校人员流动频繁,青年教师居多,他们热情高干劲足,但缺乏经验和引领,我承担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要求青年教师做到的,我先做到。长久以来,我和青年教师一起学习、研讨,每学期我都会反复听青年教师的课,评他们的课,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和总结,学校的青年教师都亲切地叫我“艳姐”。感谢闵校长和曾经一起的小伙伴们,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信任,才有了后来越来越好的我。


04

在蜕变中成长


2023年秋,我离开工作了很多年的坡头,来到济源一中初中部,在43岁的“高龄”从头开始,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城乡的文化、环境、校情和学情的不同,让我一度很不适应,顿感压力无限,同时也有了莫大的责任。

七年级初入学校,正是立规矩、养习惯的时候,我每天吃过饭放下碗筷就往教室跑,和学生一起早读,陪学生午休、自习,甚至手把手教学生扫地、拖地,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个月过去了,学生们慢慢地懂规矩知纪律,习惯也越来越好了,也拿到了学校每周的“优秀班集体”的牌子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班级一点点向好,我也收获了莫大的成就感。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敢轻易评判当下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打破藩篱,走出舒适区,又何尝不是一种蜕变和成长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4年的磨砺,24年的坚守,24年的成长,在汗水挥洒间我收获颇丰。回首昨天,我没有悔恨;展望明天,我信心百倍。在坚守中,在奋斗中,在责任中,在蜕变中我不断成长,感谢一路走来的小伙伴,让我在成长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02




做向前奔跑的老师

语文组 耿会芳



朝朝暮暮,尔尔年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16年。这些年里有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也有挫败的心酸与无奈,但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充实与幸福。以下我从三方面对自己的成长进行汇总。


01

潜心摸索初见成效


2011年,我调入太行路学校,初到太行的我,两眼一抹黑。学校直接分给我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看着其余五个经验丰富且胸有成竹的老班主任们,我心生胆怯,我可以吗?我该怎么办?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质问中,我开始了对班级管理的摸索。

我坚持每天早上6:40进班,和学生一起上早读、跑步、值日……深入班级,走到学生身边去,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班级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利用下班及周末时间进行家访。我工作的认真和责任心感动了家长。我班学生家长曾给我微信上发过来这样的话:一直以来,我认为年轻教师没有耐心,不能吃苦,但你却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你的爱心、细心、用心,让作为家长的我自愧不如。我的孩子虽然成绩差,但你却能一如既往不抛弃、不放弃……家长对我的肯定,更是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而我所带领的七一班最先被评为“济源市文明班级”。

纵然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考上一中、高级、四中,但我还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具备正直、善良、懂事、认真、勤奋、踏实、坚持到底的品质。具备了这些品质,未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能走得更远,所以我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上课我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让学生读《苏东坡传》《杜甫传》……还利用语文课让学生写感触,让他们懂得:无论在哪里,在做什么,心中都要有信仰。三年过后,学校分配40多个一中指标,我带领的班级以10名的优势独占鳌头,2014年我也被评为“济源市优秀教师”。


02

勤奋努力蓄力前行


为了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我勤于读书。读名家课堂实录,读名家人物传记,跟着学生读课标要求读的名著。我知道,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只有多读书,才能充实、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时信手拈来,课下与学生谈心时更好地触摸学生心灵。

我勤于学习。对于学校组织安排的外出学习机会,我充分利用,对于学校推荐的学习内容我认真研读,甚至自己掏钱在网上买来余映潮、王君等名家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剖析。每一次的学习我都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听,详细记录,反思实践于自己的教学;我勤于研读教材。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研究课标,结合单元提示、课后题,与同事认真讨论,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质,确定每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我勤于督促落实。为了促使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我通过课前布置、课堂反馈、课后落实促高效。课前检查内容提前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巩固背诵,有布置必有检查。我的课堂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让学生学有所用。课后作业注重检查落实,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待家庭作业的态度,让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效性。而我的努力也有了丰硕成果,2018年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济源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03

静心反思扬帆奋进


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而今的我更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每次课后,我会思考:这个问题学生掌握得不好,原因在哪里?这个知识点学生接受比较容易,在另一个班要快速完成,布置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有时间我还会记下自己的想法。如今调入附中,我遇到的是不一样的学生群体,面对的是不一样的学情,更需要我不断更新观念,反思成长。而我也更有幸的和一群年轻有活力,见多识广,个性鲜明,又毫无保留的附中人一起前行。在大单元教学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将继续研读课标、教材,和同事一起,加强集体备课,结合学生情况,勤于思索,改变教学策略,力争在教学上再有突破,再次扬帆奋进。

稻盛和夫说过,你只管努力,要努力到神灵和老天爷都要情不自禁帮助你。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将继续不畏风、不畏雨,不畏冬雪和酷暑,和附中的孩子们一起纵声放歌,一起奔向诗和远方。



-END-


编辑|贺亚欣

审核|盛改菲

统筹|李艳莉




时间:2023-11-21 17:39

蓄力成长绽芳华 | 济源一中初中部2023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