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济源一中初中部——



前言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暑假如约至,读书正当时。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济源一中初中部开展了暑期阅读心得分享活动。在书的世界里,同学们与智者对话,与大师交流,追寻哲人的足迹,聆听圣人的教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2021级各班学生分享的优秀读书心得!


拥抱内心的自由

读《瓦尔登湖》有感

2021级7班 史雨萌

读书格言: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假如你的生命仅剩最后一天,那么在这最后时光里,你会选择做什么?

如果是我,我大概会翻开这本《瓦尔登湖》。书中记叙了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喧扰的社会,搬进瓦尔登湖畔的隐居故事。尽管他的住所距离城镇不过一两英里,尽管这位“隐士”在傍晚时分还会经常去拜访城镇中的母亲,但每天面对瓦尔登湖优美风光时,梭罗仍获得了不少人生感悟:对于社会风貌的思索,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于超脱社会现实的极简主义的向往……梭罗以散文的形式,将他在湖岸边的暇想记录下来,著成了这本书。

初读《瓦尔登湖》我只有一种感受“不知所云”。比起散文,全书在我看来更像随笔。作者梭罗似乎并未十分刻意地对文章进行结构上应有的收束。看到天空中飘来一朵云,便如实记下一朵云;湖边一只候乌掠过水面,他的笔下便有了鸟翼在湖面激起的道道涟漪。行文自由随意,毫无章法,让我找不到头绪,我试图从这位大哲学家的每一句话中悟出些什么,可到头来云依旧是云,鸟仍然是鸟。在这种“悟不透”的痛苦中,我索性放弃了解读,跟随作者的思路沉浸阅读,但正是这种放任自由的读法,让我受益颇深。

作家在森林中亲手开辟土地,建造屋舍,像植物学家那样整天观察林间的灌木,过程中,他提笔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常常在最深的积雪中,步行八里或者十里,专为了践约,去同一棵山毛榉,一株黄杨或松鼠中的一个老相识去约会。”

梭罗在自然中与动植物为友,他一方面认为人与自然应在同一世界和平共生,另一方面他又不自觉地认为有种真正高于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的物质潜藏在这个世界,它引导人类走出经验主义的泥沼,使人自由的生活、暇想,超脱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去做自认为正确的事。这实在是一种先进、自由的思想,是梭罗超验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梭罗认为人有超越感知与理性的直觉存在,没有时间、空间的约束,人可以直接发现真理,人定胜天。他徉游在如此思考之中,因此并不为自身生活是否富足而感到神伤。相反,他直接抨击消费主义,提倡在简单的物质条件下拥抱内心。         

“夕阳同时落在富人和穷人的窗上,而且同样灿烂,所有人门前的积雪都一样在春天融化,我觉得,一个恬淡的人,生活在贫民院和生活在宫殿里是一样的。

所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正无欲的人无须一头扎进深林,一去不回,尽管没有充足的财富,我们作为世界的主人之一,仍然有掌控时间,享受风雪雨露的权利。

梭罗与陶渊明是不同的,梭罗选择瓦尔登湖并非真的与世隔绝,他乐于与“俗人”交流,乐于拥抱不完美的世界,接纳不自由的生活,和内心和解,达成一种真正意义的平衡,因此,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富足。

然而,不少人认为《瓦尔登湖》是小资思想的产物,认为作者梭罗超越社会规则的束缚,淡化个人责任及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是不折不扣的空想家。固然,在当今社会,梭罗的思想实在让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但在我看来,作者投身山水之间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寻找他心中认定的独立、自由、正义,以此来对抗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浪潮,他是在寻求生命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真谛。

一个不清楚自身价值的人,是无法完成社会赋予的职责的,没有毫无意义的事,因为人们作为思维与智慧的载体,无形中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赋予了意义。相对的也不存在最有价值的事,人们拥有相同的权利,穷人富人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不必为自己没有达到别人为我们设定的预期而失意,试试问自己,心中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也许,真正的幸福并不高远,它就在每个人自由的思想之中。

假如我还剩最后一天的时光,我大概会捧起《瓦尔登湖》,不是因为它有多么深刻,而是翻开这本书,感受瓦尔登湖荡漾的生机,就能够超脱时间的束缚,拥抱真正的自由。

评语:


文章通过分析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时的心境,表明只有遵循内心做正确的事,才能取得真正自由的观点,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辅导教师:张亚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021级8班 郝怡宸

读书格言:鸟语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题记

《月亮与六便士》是由英国作者毛姆写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英国小职工,查尔斯·莎士特里克兰,为了追求自己当画家的梦想,而抛弃家人以及稳定的工作,到巴黎去追梦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同频才能相吸,同趣才能同乐。斯特里克兰和他的妻子自然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人,自以为是的妻子认为了解丈夫,其实她连丈夫心里想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斯特里克兰也不屑于跟别人谈理想,他瞒着所有人去学画画,即使所有人都嘲笑他没有绘画天分,他也不在乎。在别人看来,斯特里克兰到了中年,放弃美好的生活,去追逐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真是愚蠢至极。而对于斯特里克兰来说,钱财不过是世俗之物,他所追求的是崇高的理想。他做好了穷困潦倒、随时会饿死的准备,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多少人也曾抱有远大抱负,可是走着走着就丢了。当人们发现,理想与现实只能二选一时,不得不妥协,放弃理想,选择现实。理想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只是因为人们的理想还没有强烈到甘于舍弃一切去追逐的地步。但在追逐理想的同时,也代表着失去。他坚守自己的初心,最终他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并在那儿完成了自己真正的绘画大业。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幅画特别优秀,但是他嘱咐自己第二位妻子要在他死后把那幅画烧掉。故事的最后,那幅大作被烧掉了,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查尔斯特里克兰真的成功了。因为他的画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也并没有因为那幅画有巨大价值而将它收藏起来,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斯特里克兰曾说:“我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只为不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他们说我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我是为了不愧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热情与梦想的熊熊烈火,燃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原则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寻。”

月亮总是高悬于天空,看似遥远,其实不然,当别人质疑你的时候就想想斯里克兰吧,他的梦想被家人朋友嘲笑过,可他对此仅仅只是说了就“我不在乎,随他们怎么说!

理想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随时变幻的目标,它是你每每想起就热血澎湃,随时喷发的滚滚熔浆,让你为之疯狂,不顾一切。

人生就是一个一边拥有一边失去的过程。没有两全其美,只有顾此失彼,择一而终。无论何时请都不要因为地上那些小小的六便士而忘记了头顶的月亮。

评语:


文章切合实际,有说服力,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深受教益。辅导教师:张亚娟








孤河中绽放的灵魂

《摆渡人》读后感

2021级9班 李若伊

读书格言: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与过错,你我又是否能够遇见各自灵魂的摆渡人。——题记

读完这本令人心生悸动的书后,我抬起眼皮,望向窗外,指尖轻轻划过封皮,我思考着……

15岁,花一般的年纪。而少女迪伦的生活似乎处处充满不幸,这让她觉得生活如一堵黑色的墙,令人窒息,没有退路,也不鲜活。她曾鼓起全部勇气去见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无法抵抗的命运好像跟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迪伦乘坐的火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当她拼命克服心中的恐惧爬出车厢后,在眼前的,赫然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原。

在那里,坐着一个与迪伦年纪相仿的男孩,这是她灵魂的摆渡人—— 崔斯坦。他有着一头靓丽的金色头发,钴蓝色的眼睛中好似有一汪春水,令人难以琢磨。迪伦不得不听从他,跟随他前行。在途中,迪伦知道了自己是火车上唯一遇难死亡的人,与崔斯坦所见所有灵魂不同的是,迪伦很坦然地接受这一事实,这令崔斯坦对这个特别的灵魂心生怜爱与同情。

途中,他们一起穿过荒原,过泥沼,翻雪山……一次次从地下恶魔的围攻之中逃脱, 然而,当崔斯坦将迪伦送达终点边界线后,这意味着迪伦和崔斯坦将会永远分别。迪伦在另一个世界中尽自己最大努力寻找回去的办法。她毅然决定返回原路寻找崔斯坦。在经历了各种磨难与艰苦后,两人终于重逢,并一起回到了人间。

是什么能让原本胆小怯弱的女孩变得勇敢?我想也许是她与崔斯坦的情谊。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她变得勇敢且坚强。而这一切改变也是因为崔斯坦在她身边陪伴,帮助,引导着她。当两人逆道而行时,迪伦似乎也成了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他们都成为了对方灵魂的引导者,使得对方的灵魂得到了成长与救赎。

这部书是英国作家克莱尔的治愈类型的小说。它深刻的揭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好像不重要,人们都显得那么自私。但人也会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爱和善意。所谓的摆渡人,就是自己路上的引导者,使得自己不再那么艰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摆渡人,不要忽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这也许是你的摆渡人在冥冥之中向你透露的消息。他们在自己有困难时,给予引导或温暖,使他人与自己不误入歧途,使灵魂解脱变得不再困难。梦想就是那颗耀眼的光球,它会保护我们远离魔鬼的折磨,引导我们走向最终的归属。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评语:


文章通过写作者读过《摆渡人》有感而发,学到了生活就是内心的投射,要学会摆渡他人和自己,实现自我救赎以及价值。文辞清丽,语言流畅。感情集中,不蔓不枝并且真挚。结尾运用反问,耐人寻味。辅导教师:苗佩佩



 供稿 | 史雨萌 郝怡宸 李若伊 

编辑 | 贺亚欣

审核 | 盛改菲

统筹 | 李艳莉




往期回顾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1期)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2期)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3期)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4期)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5期)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6期)


时间:2023-09-01 09:10

阅读伴我成长 | 济源一中初中部暑期学生读书感悟分享(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