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生和家长们:
大家好!
寒假已至,因为疫情我们又一次迎来网课的挑战。近期,济源一中心理教研室面向学生征集“云端树洞”困惑显示:大家的困惑集中在效率、手机、沟通、情绪等方面。针对相关案例,我们将在学校公众号上陆续回复和展示,希望能对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和支持。
慢热者的行为实验
武志光 王秋霞
★问:
我家孩子现在高一,有好多题听不懂,缺乏自信,不敢问老师。
我与孩子之间有过交流,关于这个判断,孩子和我是一致的。这个“不敢”凡是到了新环境,就会出现。比如,高一文理分班时,没听懂的知识,不敢向老师询问,整理出的错题,不敢找老师辅导,也不敢向同学请教。学习严重受影响。孩子性格内敛,有点“怂”。文理分班初期,和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分开了,孩子一直没有笑脸,还很伤心地哭了几次。
☆答:
您的孩子愿意跟熟悉的老师、同学在一起,分离时会很伤心,能珍惜并维护持久的感情。重感情,无疑是您孩子的优秀品质!
许多孩子都是慢热型的,您的孩子不是不敢向老师问题,而是不敢向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问题。在此,为您和孩子私人定制两个实验。
家长的实验:外化拟人化对话
邀请孩子找一个玩偶或象征物,代表TA的这个“不敢”,您可以扮演成一个新闻记者的角色,采访孩子的“不敢”。采访过程中,请保持好奇的态度,不评判,不指责,不建议。
怎么采访呢?
比如:你的“不敢”是什么样子的?它会发出哪些声音?它对你有哪些影响?对你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它需要怎样的支持?有没有什么时候,你没有被它影响或控制?当时你的策略是什么?
——这些问题,只是样例哈。
孩子的实验:用冒险检验可怕的想法。
假设,孩子有改变这个“不敢”的强烈愿望。邀请TA刻意向老师问一次问题,检验一下“最糟糕的事情”和“可怕的事情”是否会发生,看看“不敢”有什么变化。
把这两个实验当成游戏吧,希望能得到您的反馈。
同时,我们知道,在挑战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想办法,有过感动自己的小片段,这些“了不起的小智慧”和“不简单的时刻”,非常宝贵。它们值得记录、分享和见证,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向学生们和家长们开展“了不起的你”智慧征集活动,非常期待您的小故事、小做法、小建议、小智慧……

分享方式


分享方式1:扫码 ↑↑
分享方式2:电话 0391-6935698
分享方式3:留言 jyyzxl@163.com
来源|心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