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启泉 崔允漷
内容简介:《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是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读本。《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围绕“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核心素养与评价改革”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对于全方位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高茂军 王英兰
内容简介: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丁昌田
内容简介:丁昌田主编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以六章的篇幅,就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不同之处,说课稿的撰写以及说课的程序、方法进行讲解。
靠前章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说课的意义和关注点。
第二章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说课要求。
第三章在明确核心素养导向下说课的要求的基础上,向教师介绍核心素养导向下说课稿的撰写。
第四章详细地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说课过程,这其中包括说课内容、说课策略、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如何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将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说清楚。
第五章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说课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指明解决的策略。
第六章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说课稿并加以评析,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使之找到参考和学习的资料,减少探索过程中的弯路。
作者:李志刚
内容简介:李志刚主编的这本《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以六章的篇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的相关知识,并以案例的形式帮助一线教师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上课的相关知识与内容。
本书力争用六个章节的容量,尽可能向一线教师介绍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上课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方向,从而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结,提升的素养,为未来社会输送综合型人才。
作者:郑国民 关惠文 任刚
内容简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推荐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能力”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者:曹一鸣 冯启磊 陈鹏举
内容简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能力”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者:王蔷 胡亚琳 陈则航
内容简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能力”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者:陈式华
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和国内外有关研究,依循“我是谁”(课程性质)—“我要到哪里去”(课程目标)—“我该怎么去”(教学路径)—“别人怎么去”(借鉴学习)的逻辑深入探讨,力图丰富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路径和模式。
作者:郑林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综述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历史学科能力层级结构,描述学生在某个历史知识专题的学科能力表现。根据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开发测试题,进行大规模区域测试,利用测试结果对各区域初高中学段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作了水平等级划分,描述了不同水平等级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对影响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的主要因素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系统阐述了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操作要领。用近20个初高中教学案例展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王民 高翠微 杨洁 蔚东英
内容简介:在目前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确定地理学科能力的构成,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并进一步以发展学科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诊断和教学改进是广大地理教师和教研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本书在对北京市海淀、朝阳、丰台三区教学改进中大量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从实践中得出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并给出多个案例。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地理学科能力表现的研究,构建了地理学科能力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并对中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得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二是对地理学科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三是基于学生学科能力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的教学改进研究。包括基于对学生的测试,进行教学诊断,开展主题教学设计;在课堂进行试讲,对学生、教师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教学改进指导;在课堂上正式讲,再对学生、教师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进一步进行教学诊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做准备。上述三部分研究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在实践中,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
作者:王健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生物学科能力的理论、评价和教学问题。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构建中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理论模型。第二部分针对学科能力评价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学生在不同能力和素养维度上的具体表现,为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或学习成果提供参考。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的因素,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第四部分探索基于实证思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研究范式。
作者:郭玉英、姚建欣、张玉峰
内容简介:物理学科能力研究团队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进行了大样本测试分析及相关的教学改进工作。物理学科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该框架也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做了基础性工作。本书是研究团队对物理学科能力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书中概述了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学科能力的内涵和研究基础,建构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介绍了基于表现框架进行命题测试的过程以及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大样本测评的结果,描述了样本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在“机械运动与力”“电与磁”“能量”三个主题上的学科能力表现,基于此提出教学改进研究的目标、问题、改进流程及案例;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磊
内容简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能力”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者:刘翠
内容简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课例研究》坚持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基础教育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探讨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内涵和实践操作模式。通过理论解读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实践探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优秀化学教师典型课例的呈现与分析,提炼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的经验和方法,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示例。
作者:王娇娇
内容简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这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它的出台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未来以及学生个体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目标体系,要达成这一目标体系关键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转化与实施,而转化与实施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认知与理解水平。因此,为了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在大量搜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提出问题,选取案例,总结经验,寻求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严育洪
内容简介:本书共四个专辑,专辑一 擅教学;专辑二 会管理;专辑三 懂研究;专辑四 有高度。每个专辑分教师烦恼、教师智慧背囊、教师之另一重修炼三部分。本书作者具有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所写的教师18项核心素养未必是核心素养的全部,但不管如何,当教师修炼了这18项素养之后,可以预见,他们离好教师的距离已经不远,而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也是此书编写的初衷。
作者:朱向阳
内容简介: 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能让教师以积极、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采取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曾佑平
内容简介:本书围绕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六个专题的容量,介绍了27种有效教学的方法。每个专题的角度切入角度不同,但均旨在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27法/桃李书系·核心素养时代的合格教师丛书》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案例的再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借案例的评析为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找到适合的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李进成
内容简介:怎样说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这是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作者李进成汲取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这一前沿心理学的理论精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学之即会、用之有效的语言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提高沟通效果、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涉及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同事相处等,用通俗的语言去阐述深奥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用生动的教育情境去展示教师的说话艺术。读此书你会发现,教育智慧如此简单,教育工作如此轻松。
作者:刘忠权
内容简介:研究者认为未来的人才需要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创造型思维、设身处地(共情)型思维、模式识别思维、追寻意义型思维。其中共情型思维就是所谓的“情商”,即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善于人际交往。情商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放诸于生产领域、教育领域如此,在政务工作领域同样如此。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就要将情商的培养放在学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实施创新型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创新型教师依据创新学原理,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宗旨的一种新型教育。新型教育需要培养高智商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才。忽视情商教育是中国儿童后天失调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情商教育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李吉林
内容简介: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你视野更宽、立足更高、设计更精、劋作更细;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你立意更新、目标更清、改革更深、人气更旺。“李吉林主张”,铸就情境教育的“诗魂”;二十多年的坚持,展现出创意的美丽人生。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涯的情境教育;以不懈的追求,永续教育改革的诗篇。《情境教育的诗篇》为“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这三个角度阐述了教育的理念,书中许多观点新颖,发人深思,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阅读。
作者:刘金玉
内容简介:《课堂教学的革命》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课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特别是对“动起来的课堂”、“围起来的课堂”、“转起来的课堂”等现象作了深入的剖析,让人耳目一新,充满了时代性、深刻性、前瞻性。“洋思教学模式”是中学课程改革的先导,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在本书中,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基于自己的长期思考,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 “洋思教学模式”,让读者从中真正读懂模式之思想、内涵、根本、操作方法、具体路径、注意事项。
作者: 张秀
内容简介:高效课堂,即学生因为上课而变得更聪明,找到了未来生活意义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还关注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打造出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学生和教材,科学处理好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这本书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关注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韩秀清
内容简介:《打造有趣有序有用的阅读课》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从语言的角度阐述了词语、句段、修辞、情境的表达;中编从文体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新诗、小说、戏剧进行探究;下编从阅读的角度阐述了阅读的类型和策略,对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书中不仅有指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篇章著作的方法,也有指导学生体验、探究、演绎文学作品的有效策略,亦有写作延伸。作者对语文教学的“全景”设计别具匠心,对当下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