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19
- 2024-11-15
- 2024-11-13
- 2024-10-27
- 2024-10-24
- 2024-10-16
- 2024-10-09
- 2024-09-30
- 2024-09-26
- 2024-09-09
- 2024-09-02
- 2024-08-31
- 2024-08-28
- 2024-08-12
- 2024-08-12
- 2024-07-11
- 2024-07-05
- 2024-07-04
- 2024-07-02
- 2024-06-2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在扩大规模、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站高起点,出新思路,干大手笔,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再铸辉煌。
二、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精干,管理规范高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灵活,教学过程优化,育人环境和谐,质量效益明显,人民群众满意,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国家级文明单位。
2、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具有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办学特色
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总体思路,师生员工人人都要发展特色,各年级部、各处室都要争创特色,最后在学科建设、名生培养、队伍建设、体艺教学、管理手段、后勤服务等方面要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局面。
三、发展策略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未来五年我们要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线,以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为基础,大力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要让领导、教师与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进行心灵的对话、人格的交流,共同体验生命的成长,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共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生态,把学校办成促进师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的学园、乐园、花园。最终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合作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达到1+1>2的团队效应。
2、 特色强校,打造优质品牌
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坚持特色强校,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我们将在巩固原有特色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努力搞好特色领域确定、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要将特色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促使学校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能保障学校特色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
四、实施方案
实施“1234”工程,即探索一项改革,强化两个建设,实现三种优化,完善四大模式。
(一)、 探索一项改革——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要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为指导,进一步探索、完善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学校课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现代的、多元的、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5年内形成数十门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为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加强校本课程领导 一是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学校有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主要职责是沟通信息,反映社会(区)、家庭和学生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要求,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二是成立课程研发小组,由教科室牵头负责建立,主要任务是: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拓展课程的校本开发研究。
2、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学校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的基础课程是学生知识、技能和身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基石,在学习要求上为必修;为学生个性发展而开发的拓展课程是学生特长、专业倾向进一步提升完善的发展阶梯,在学习要求上为选修。抓牢基础性课程这一中心环节不放,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性课程体系,调动教研室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二)、强化两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研组室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营造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
(1)、建假山、喷泉、水池等绿化小品,广种花草,营造园林风格;再建雕塑若干座,烘托艺术氛围;竖铭牌标语,张贴名言名画,建学生艺术作品展示橱窗,彰显文化底蕴。
(2)、坚持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和艺术节,举办各种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美、展示美提供舞台,丰富师生精神生活,陶冶人文精神和理想情操。
(3)、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活动,配备强有力的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组建、发展多样化的社团,如文学社、俱乐部、研究会等,并逐渐形成高水平的特色、品牌社团。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专长。
(4)、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课上无乱,考试无弊,作业无抄,公物无损,语言文明,和谐共处。
2、 教研室、组建设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下,教研室与教研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理顺关系、协调发展。在年级部教学处的领导下,发挥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常规管理、质量把关、教师培养等功能,各学科教研室要做好宏观协调、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学交流等工作。学校继续鼓励教研组争优创先,各教研室都要争取拿出自已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拳头产品。
(1)、强化团队学习。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以组织的力量推动教师的学习和实践,增强组织自身的实力。在组内实行叙事交流制度,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个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深化群体带教模式的探索,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青年教师在探索中、比较中、竞争中快速健康地成长。
(2)、加强教学研究。坚持教育科研的“两个下移”,即向课堂下移、向教师下移,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教研组是科研的主体,每个教研组都要积极承担一项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特别是重点课题研究,将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教师身上,在组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三)、 实现三种优化——教育思想优化、 教育队伍优化和教育资源优化
1、 教育思想优化
牢固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现人的价值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价值,别人也有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无误和坚信不疑地认识到,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优秀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是说学校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视为教育的永恒主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同时在实践中防止只看差别性忽视共同性和只看共同性忽视差别性这两种错误倾向。
2、 教育队伍优化
(1)、干部队伍建设。畅通干部选拔渠道,坚持干部选拔工作公开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强化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加强教育法规学习,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中层以上干部到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加强教育新观念、管理新理论学习,使领导干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注重气质修养,使每一个教师既具有高尚的师德,又不失迷人的人格魅力。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通过考评机制来克服教师自身的不足,使每一位教师能够真正以身立教。二要强化职业培训。以培养“名师”、“能手”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发展基金,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切实加强各学科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要重点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体验式培训。设立“名师”基金,加强“名师”的培养、选拔工作,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学科教学中具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3)、职工队伍建设。实施以教师满意为基础,学生满意为核心,家长满意为最终目标的“三满意”工程。要求行政、教辅、后勤等部门进一步树立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急教学之所急,想教学之所想,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激活用人机制。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实行校内转岗,待岗培训、进入上级人才交流中心或解除聘用合同,努力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大奖惩力度,拉开分配档次,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优绩厚酬,促进并完善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5)、提高生活质量。在教职工干好工作的同时,要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做到工作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3、 教育资源优化
一要完成学校二期建设。按照既定规划,分阶段逐步完成学校的总体工程建设:2005年完成两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学生餐厅的建设和装修,完成艺术中心和看台的扫尾工程,力争完成一个四百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和高标准绿茵足球场,完成部分塑胶篮球场的建设,完成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2006年完成学校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和另一个300米塑胶田径场以及球类运动区的建设。
二要加快教学设备配套。按照有关标准,配齐各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之达到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办学要求。并建成适应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现代化劳技教室、创新实验室和才艺工作室,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学校图书馆藏书要达到20万册,实现电子检索,建成电子网络阅览室,并配以各类电子读物。
三要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建设“济源一中网上学校”和教学管理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
四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的,开发新的德育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发挥其育人功能。与社区等有关单位相结合,逐步推进学生学工、学军、学农、学商的前进步伐;开办好家长学校,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组织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 完善四大模式——德育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后勤模式
1、德育模式——构建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养成性德育模式
(1)、加强三支德育队伍建设。一是以领导和教师为主体的德育队伍;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队伍;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队伍;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着重抓好班主任培训,青年党校和家长学校,建设好三支队伍。
(2)、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提高德育活动质量,以期达到提高四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技能素质;养成四种能力: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树立四种意识:集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3)、加强基础文明和基本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开辟法制课堂,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竞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课程计划,采用上课、开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把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准。建构心理专题研究课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5)、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在各项德育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继续办好青年党校和学生团校,加强党团知识的教育,每年在学生中发展2—3名优秀学生进入党组织。
(6)、办好家长学校,构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和互补作用。
2、 教学模式——构建以诱思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1)、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和效益观,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力戒教学无章、无的放矢、简单重复的低质行为,切实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和质量评估,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量化办法,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努力改进教法,大力提倡先进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考试研究和教育科研,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建设好交流教育心得,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
(2)、改进课堂教学。深化“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应用研究,努力探索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教学逻辑起点和归宿的、师生互动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直接体验与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水平和质量,优良课率要达到80%以上。
(3)、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体育课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普及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传统项目优势,搞好新项目的开发,要建设一支省内一流的运动队。开好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提高艺术修养,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艺术团、鼓乐队、书画社的建设。体育和艺术都要创特色、出精品。
3、 管理模式——构建以争先创优为宗旨的创新型管理模式
(1)、深化精细化管理。一要着力培育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从常规抓起,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二要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各部门、各方面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2)、加强制度管理。适应学校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用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
(3)、坚持民主管理。进一步强化教代会的职能,继续实行校务、政务公开。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他们的潜力,将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和教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交给教代会来决定,使教职工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场所,成为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和进行民主监督的舞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障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4)、实行扁平化管理。在重心下移的基础上,推行“年级分部管理,教学统一要求”。年级分部管理的好处在于既减轻了管理的压力,又加强了竞争,便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要注重探索部与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教学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关系。
(5)、提倡激励型管理。通过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让教师“乐教、善教、优教”,让管理者“乐管、善管、优管”。
4、 后勤模式——构建以优质增效为标志的效益型后勤模式。
(1)、深化学校后勤改革,逐步提高学校对后勤服务公司的控股能力,理顺后勤服务公司与总务处、政教处、德育处的关系,建立高效的后勤保障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处理好保障股民利益和维护学生权益的关系。
(2)、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对后勤职工的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济源一中改革与发展五年(2005—2009)规划
- 2024-11-19
- 2024-11-15
- 2024-11-13
- 2024-10-27
- 2024-10-24
- 2024-10-16
- 2024-10-09
- 2024-09-30
- 2024-09-26
- 2024-09-09
- 2024-09-02
- 2024-08-31
- 2024-08-28
- 2024-08-12
- 2024-08-12
- 2024-07-11
- 2024-07-05
- 2024-07-04
- 2024-07-02
-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