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济源一中近百年的发展征程中,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教师们的心血与汗水。为展现学校蓬勃向上的育人风貌,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教师巡礼”专栏全新启航,带您走近这群默默付出的教育工作者。

这里不仅有教育经验丰富的全国名师,有创新活力的青年骨干,还有身处不同岗位,却怀揣着同样育人初心的一中人。面对荣誉,他们归于团队;面对成绩,他们只思进取。期待您跟随专栏,感受济源一中人协同育人的力量,领略学校发展的坚实足迹!

 

 

卅载杏坛深耕不辍

一颗丹心桃李成蹊

李丽娟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是初为人师时的滚烫,是历经岁月后的澄明,更是穿越三十载风雨仍愿为学生燃尽微光的执着。

回首过往,我的教学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向下深潜,厚积薄发。1995年,我从河师大毕业,被分配到济源六中。那时,我承担高一一个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没有同头课老师,也没有集体备课的条件。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了让每一堂课上的丰富高效,让每一道习题讲的深入浅出,我不仅反复修改教案,深入研究习题,还坚持去听高三老师的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半后,我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两年后便进入高三教学,2004年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在2002年到2004年,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加河师大的研究生培训班。这九年,我如竹根深埋,静默蓄力。三尺讲台虽无惊涛骇浪,却让我懂得:教育者的使命,不在喧嚣的掌声中,而在无声的沉淀里。

第二阶段是深耕课堂,破茧成蝶。2004年7月底,我加入了济源一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我执教六年高三,担任六年教研组长。教学技能与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成熟;我被聘为济源市兼职教研员,参与市教研室命题工作;这十年也收获颇多,尤其是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富责任心的老师,荣获济源市三八红旗手、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河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十年磨剑,霜刃初试;百炼成钢,蝶舞翩跹。那些深夜陪伴的灯火、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我对教育热爱的见证。

第三阶段是守望花开,教学相长。从2004年至今,二十多年的岁月,我与少年共攀高峰。他们以青春之笔书写奇迹,我以年轮为墨见证芳华。当清北捷报如雪片纷飞,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教育最美的风景,恰是师生并肩而立,互为星辰,共耀长夜。

总结这三十年,我有以下三点深刻感悟。

一、用责任心铸就教育坚守之路。前十年,凭借着对教学的满腔热情,我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实践,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力求课堂高效。中间十年,也有过倦怠之时。但我时刻警醒,不敢有丝毫懈怠。对于分给化学的零碎时间,无论是否有检查,我都会到班级督促学生背诵默写;周末的测试,我会加班批改,以便周一及时评讲;考试后,我会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深入交流,找出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2019年12月,少斌因参加河南省会考命题请假一个月,让我临时担任10班班主任。这一个月,我除了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还陪伴学生参加会考、外出拓展训练。这一个月没有任何人要求我要到校陪伴学生,但我依然会冒着严寒在关键的时间点到校陪伴。虽然只是临时代班,但我深知,责任不是权衡利弊,而是“学生需要时,我必须在”的本能。   

二、用进取心塑造教育追光征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和理念。但我觉得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人才济济的化学教研室,我常常学习同事们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用目标点燃学生的激情、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坚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对知识的深入研究,也能在年轻老师的朝气中汲取力量。荀子曰:“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上巅峰”。在济源一中,优秀从不是独行,而是一群人举着火把,照亮彼此的路。

《学记》有云:“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三十年教育之路上,我很幸运能够遇见光、靠近光、追逐光,也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微光、散发光。

三、用爱之心成就教育双向暖途。鲁迅先生有言:“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始终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希望在他们情绪低落时,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我会在学生的错题本上留下鼓励的话,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在学生成人礼时用棒棒糖送上祝福;在一轮复习时为他们准备精美的资料夹;在高考前给每位学生写上专属寄语。给黄松林的寄语是:“松林:理科王子,愿你驾乘东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黄松林综合实力不在班级前十,但我一直认为他的理科非常有优势,高考果真以理科绝对优势圆梦清华。在教师节学生会留言送上祝福:“娟妈,您真的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呵护着我们,期盼我们变得更好。您就是我的天选老师”;“亲爱的李老师:你是所有老师中令我最感到亲切的,就像一位亲切的妈妈……”;“你的笑很亲切,你的批评很踏实”;“就像蒸馏一样给予娟妈最纯净的喜欢”;“一声娟妈饱含着我们所有的感情”;“也许您并不知道,有时我走上3楼,只为看您一眼,您那温柔和善的笑容,让我顿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些真挚的话语,是对我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化学反应”——当你把自己调成“活性分子”,终将与学生的“能量”发生剧烈碰撞,绽放出最耀眼的焰色。愿我们永远相信:向下扎根时的孤独,终会化作向上生长的力量;眼前的少年,终将带着这份爱与力量,成为照亮世界的星光!

编者

30年坚守教育舞台,用耐心爱心担起责任,以“娟妈”之名滋养心灵, 默默奉献育无数栋梁,恰似苔花绽芳华。

 

时间:2025-05-27 20:01

【教师风采】春风化雨 匠心筑梦|济源一中2025年优秀教师巡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