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岁月如歌,一中情长

 

 

 

杨金斗

时光的笔触在记忆的宣纸上晕染,三十载春秋悄然流逝,却始终未能冲淡我对母校济源一中的深切眷恋。每当暮色浸染窗棂,那些被岁月珍藏的校园记忆,便如潮水般漫过心堤,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将我带回那段镌刻着青春与梦想的岁月。

1995年的夏天,我凭借语数英三科竞赛的优异成绩,免试提前叩开了济源一中的大门。这份幸运,如同命运馈赠的珍贵礼物,让我在踏入校园之前,便对即将开启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我终于走进了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济源一中。初入高一,我被分在了二班,迎接我们的是为期一周的军训。那时的校园依然骄阳似火,而班主任李雪颖老师,宛如一抹清新的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她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留着利落的齐耳短发,温柔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让人倍感亲切。然而,在军训的训练场上,她却展现出了令人恐惧的坚定与严厉。站军姿时,哪怕是细微的晃动,都会被她敏锐地捕捉到;踢正步时,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每一个不规范的动作。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我们逐渐褪去了初入校园的青涩与散漫,懂得了纪律与坚持的意义。谁能想到,多年以后,这位温柔又严厉的年轻教师,会成为济源一中的领航者,继续为莘莘学子指引方向。谁能想到,害怕踢正步、走队列的我,上了军校国防科技大学,后来去了部队,参加了多次阅兵,走了无数次正步。

高二文理分科,我来到了956班,开启了人生中又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在这里,我遇到了那位让我终生难忘的班主任——周吉云老师。作为数学老师,周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智慧与魅力。他仿佛拥有神奇的魔法,能将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化作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的精髓。记得有一次,班级在数学竞赛中失利,同学们的情绪都十分低落。周老师没有选择严肃的批评,而是在课堂上教我们唱起了《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激昂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化作了跳动的火焰,重新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斗志。从那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就会在耳边响起,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在众多优秀的老师中,语文老师宋森的才情让我们深深折服。他的语文课,就像是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学盛宴。从唐诗宋词到现代散文,从古典名著到当代佳作,他总能用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带领我们领略文学的魅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宋老师,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舞台上激情四溢的摇滚歌手。当他抱着吉他,用充满爆发力的嗓音演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时,整个校园都为之沸腾。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老师不一样的一面。

还有那位来自东北的英语老师乔兰波,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和时髦的打扮,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的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与创意,总是能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出自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物理老师岳麦贤,幽默风趣的化学老师崔丙高,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把深奥的物理化学讲得生动有趣,让我们在理化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在济源一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那时的文昌路校区,承载着我们对校园的全部想象:红绿相间的标准运动场、“书山学海”的竹林石刻、飘着饭香的大食堂、吱呀作响的八人间上下铺、充满试剂气味的实验室、闪着绿光的微机教室。而今想来,那些被晨露打湿的奔跑,那些为迟到榜提心吊胆的清晨,都成了镶着金边的青春印记。每天清晨,教室黑板上的迟到榜总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我们都是五点多钟天还未亮,急忙从床上爬起来,一路飞奔到教室。对于那些迟到的同学,老师会安排周末劳动作为惩罚。记得经常迟到的王建同学,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那一年的理科状元。虽然那时的我们,对这项“惩罚”有些抱怨,但却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现在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大课间时,我们会集中在操场作第八套广播体操,现在已记不起来怎么作了,但广播体操的旋律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作完广播体操,我们还会抓紧时间打会篮球。记得有一年冬天,操场有的地方结冰了,课间操后,有不少同学在结冰的地方滑冰,其中大伟同学也胆大地在助跑滑冰,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下巴都磕肿了,我们真替他心疼啊。

大食堂的烟火气最是慰藉饥肠。当时我的饭搭子:振国、四军、克毅,他们可没少替我排队打饭。振国总能把队伍排成一道抛物线,四军打汤时手腕微倾的弧度堪称艺术,克毅总能在人潮中精准卡位。金黄酥脆的油炸馒头、油亮筋道的炒面、滚烫鲜香的肚丝汤,至今仍在记忆里蒸腾热气。

晚上宿舍里卧寝夜谈,是学习了一天后最放松的时刻,十点整的熄灯哨总在故事最精彩时骤然响起。虽然张校长的“熄灯、熄声、全校静悄悄”的叮咛萦绕耳旁,但大家往往意犹未尽。我们躺在床上,分享着各自的心事、梦想与趣事,有时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时会讨论的捧腹大笑。宗哲在月光里比划着抛物线方程,王建裹着碎花被钻被窝里读《红楼梦》,有次不小心蜡烛翻了把被子烧着了,小科端着洗脚盆一盆泼下去,火焰立即熄灭了。那些夜晚的对话,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济源一中,不仅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更是我们全家缘分的纽带。我、妹妹和弟弟,都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求学,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友谊与成长。如今,我的女儿即将迎来中考,她也怀揣着对济源一中的向往,为梦想奋力拼搏。看着她努力学习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济源一中早已搬迁至新的校舍。新校园规模宏大,宛如一座美丽的园林,每届班级数量从曾经的8个增加到了40个。现代化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还有那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处处都彰显着学校的蓬勃发展与生机活力。虽然曾经的老一中已经成为了回忆,但那份对母校的眷恋与热爱,却从未改变。

回望在济源一中的三年时光,那是一段充满欢笑与泪水、拼搏与成长的岁月。母校的老师们用智慧和爱心,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同学们的陪伴与鼓励,让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如今,每当我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或是在夜深人静时翻开旧日的相册,那些关于济源一中的记忆,总会如星辰般在脑海中闪烁。我深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济源一中都将永远是我心灵的家园,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

 

作者简介

 
 

杨金斗,济源一中956班校友。注册会计师,公职律师,税务师,河南省税务局兼职教师,著有《从困局到破局——稽查思维复盘》等著作。

 

相关推荐

百年校庆1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友联络人征集公告

百年校庆2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友召集令】共襄百年校庆,登记信息情牵母校!

百年校庆3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史资料征集

更多校友文章、校庆相关请点击:【济源一中校友园地】

 
 

 

时间:2025-05-15 21:44

【一中回眸】《岁月如歌,一中情长》杨金斗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