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青春的遗憾

 
程松林
 
 
 
 

2025年的春天,有幸和市作协的十几名会员一起走进济源一中的校园,参观了科技馆、电影辅教和体育艺术的成果展览。之后和校领导合影留念,一起用餐。在约3个小时的行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

如果说从记忆中的济渎庙到现在一中新校区的发展,是一种视觉上现代科技和古风文化的对比和碰撞,那么荣誉墙上满满的成果则更让人心灵震撼。

济源一中不仅仅是一座培养英才的学府,更是济源人的脸面,是济源骄傲靓丽的一张名片!

用完一顿丰盛的学生餐,从2楼下来,入眼全是青春洋溢的容颜。没入少年们的海洋中,听着耳边稚嫩的笑语欢谈,仿佛回到了当年,那庙,那殿,那柏,还有小北海,珍珠泉……

也许回忆太过冗长,也许是情绪太过激荡,本应该向南校门走的我,却走到了北操场。发觉错了方向,赶紧向身边的小同学询问路线,小同学轻笑着说:“伯伯,从这往南,到头左拐,就是南校门了。”

一句亲切的“伯伯”让我顿觉哂然。

当年的追风少年,已是如今的沧桑大叔了。 岁月流逝双鬓斑,青春一去不复返,人生哪有回头路,以梦为马莫再贪。

临别前,校庆办的李主任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本厚厚的《济源一中校志》。这不仅仅是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历史,更多的是一种对校友的信任和殷殷期待。希望我们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济源一中,为济源一中今后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回到家中,急不可耐地打开《校志》,寻找1982年的初中记载。当时应该是招收了120名学生,均分为两个班级,821班和822班。可《校志》记载中821班只有57人,822班却有61人。很不幸的是我当时就读的821班名册少掉的三人中就有我自己。心情瞬间充满了失落和酸楚……

再次一行行仔细阅读,一个个名字再三确认,最终还是无比失望。放下书本,调整一下心情,慢慢地去回想当年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发现《校志》上缺失的除我之外,还有李向红和王向军两位男同学的名字。静静思考过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可能我们三个都是提前走出了校园,未能参加毕业典礼。

于是遗忘了多年的那种痛感再次在心田扩散,扩散……

初中三年,年幼无知的自己没能把握好那段时光,经历了成绩排名多次下滑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迷迷茫茫中放任自流,不再努力。逐渐荒废了学业,以至于在临近毕业时,除了语文体育之外各门功课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最后只得提前告别济渎庙,回到老家留级复读。

其实当时的班主任周集儒老师曾无数次苦口婆心地教导我,鼓励我(初一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班干部),无奈当时的自己未能及时从失败中走出来,再加上自律性差,玩心愈来愈重,最终还是当了逃兵。

每每回想起当年,除了后悔就是深深地自责。假如自己当时再坚持努力一个学期,假如自己当时不贪恋篮球,假如自己当时再坚强一点……也许就能改变青春的结局,也许就能改变现如今的生活模式。

假如时间能够倒流,真想再次聆听数学老师解一道难题;真想再次聆听语文老师讲一篇课文;真想再次聆听英语老师领读一遍单词……

 时光如梭,箭飞水流,生命的曲线已经过半,初中三年将成为我唯一的痛点。青春的遗憾,将至死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程松林,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推荐

百年校庆1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友联络人征集公告

百年校庆2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友召集令】共襄百年校庆,登记信息情牵母校!

百年校庆3号公告:济源一中校史资料征集

更多校友文章、校庆相关请点击:【济源一中校友园地】

 
 
 

来源:《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是济源市文联主办、济源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官方文学公众平台。

投稿邮箱:jyzx999@126.com,来稿请注明文章体裁,刊发稿件暂无稿酬。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刊发稿件原则上原创首发,非原创、首发须告知。请勿一稿多投,一周内不见回复,作者可自由处理。所有来稿,编辑有权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请事先声明。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是《济源文学》纸刊的主要选稿来源,优秀的稿件将在《济源文学》纸刊发表。

 

时间:2025-05-10 22:07

【一中回眸】《青春的遗憾》程松林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