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算起,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历经近五年的风风雨雨。五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教师的努力,我省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目前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在全省已成燎原之势,据初步的调研数据统计,我省全面深刻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的高中学校约有70所,初中学校约有700所,以县(或区、县级市)区域整体推进的约30个,形成了一股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省课堂改革的回顾

      从“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大事记”可以看出,我省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理论探索、模式建构、快速发展、激活引深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既是前期课改学校成功实践的路径,也是准备进入课堂改革学校的一条重要航标。

      2008年初—2008年底,属于理论探索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以全省上下的学习思考、分析比较、调研研讨为方式,以《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和《走进山西高中新课程》的出版为标志。

      在此阶段,除了省市各级大量的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以外,曾四次14个学科指导组向课改领导组和专家组进行了专题汇报,形成了大量的文本资料和研究成果。

      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为思想基础的,关于这一点,在理论探索篇的“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大教育信念”中作了概要性的阐述。大家若要深入领会,还需认真研读《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该书从人本主义的传统与追求、问题及其解决、展示的目的与手段、探究为本体的必然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一场大的教育改革必然产生于对原有模式的危机感,必然触及灵魂深处的革命,必然经历痛的过程。

      我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样也是从思想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开始的,例如,下面的一些理念和观点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

      “真理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包括其发展的过程”;

      “有些问题提出的目的往往不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课堂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形目标”;

      “学习是在团队中展开的,学生是在团队中成长的,在团队活动中学习者逐渐成熟为团队之人”;

      “更希望学校是一个植物园或展览馆,而不希望学校是一个竞技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走好每一步,而不在于是否迈出第一步”;

      “这场改革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世界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回到认知过程的真正起点,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

      “知识是必要的,但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被提出、被应用,从而产生价值的。离开了问题的解决,知识就不可能产生,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现在在传承过去、孕育未来”;

      “复活过去,既是一种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真正属于人的,首先是体验。教育始于体验,终于体验”;

      “为所谓的教育质量而牺牲学生生存质量的做法既不人性,也不科学”;

      “把现在看作未来的工具是非人性的,在逻辑上也是不成立的”;

      “人性深处潜藏着一种美好的品质,那就是对智慧的热爱”;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有效方法是体验”;

      “学校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如何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而是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与指导”;

      “虽然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教育还有另一个要素,比较模糊却更加伟大,因而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古人称之为智慧”;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获取展示有机统一的过程”;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2009年初—2009年底,属于模式建构阶段。

      期间,省项目组组织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四个现场会,而且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活动。我省部分学校通过学习时间、空间、程序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格局,新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如:

      泽州一中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首先确立“以学为先,学导同行”的理念。在观念改变上,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在空间改变上,学生围坐、四周黑板;在时间改变上,由原来一节课45分钟改为40分钟,学多教少,学大于教;在流程改变上,将学习前置,先学后导,导学同行,学道贯穿;在组织改变上,建立学班——学簇——学簇长——学科代言人管理体系框架;在行动改变上,教师站位退后,学生抢占黑板主阵地,成为真正意义的课堂主人。并通过对学校“正名”,改教务处为学处,级部改为学部,教室改为学室,小组改为学簇。学导处、学统处、学务处、学研处、学部、学室等一个个新鲜的名字,真实地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太谷二中强调教师要建立“ 353”学导型课堂的8项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怀仁一中的“335”课堂教学模式,在目标引领三步骤的环节,特意安排了当堂目标检测;在学习行为五体验环节,分别从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自己表述上放手,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来收回,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又让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结果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新绛中学“1324教学模式”下,分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和训练课,学生分别通过读书、思考、写报告,展示、质疑、讨论,总结、写备忘,做题、究因、找规律来进行学习,并通过教师的观察、指导,验收、点评,反思、点拨等方法来进行检测验收,从而实现了把握问题,让问题得到解决。

      模式的构建以2009年11月27、28日在朔州市怀仁中学组织召开“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现场会”和《走进山西高中新课堂》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010年初—2011年底,属于快速发展阶段。

      期间,我省组成立了“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联合体”、“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指导组”、“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讲师团”、“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讲学团”等。通过上述团队在全省教研室主任会、教育学会年会、分赴全省各地不同方式的宣传发动,再加上大部分的地市组织了当地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等活动,我省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参与颠覆性的课堂改革学校很快上升至50多所。

      针对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省课改领导组提出了“山西省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七大目标和任务”。即:提升学习导航的编制水平、提升自主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展示水平、提升学生反思水平、改进教研内容和方法、制定规则和标准体系、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七大目标任务”,为我省的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省的课改做出了中期规划,在相当长的改革进程中必须认真落实。

      针对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省课堂改革联合体和专家组在调研研讨的基础上,将我省不同名称的课堂改革模式概括总结为“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简称“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提炼为七条本质特征:以“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以“导航设计”为关键,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核心,以“展示交流”为精髓,以配套的“支持系统”为保障。这一模式凝聚了我省先期课改学校教学模式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对准备进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和区域起到了推进和引领作用。无论什么改革流程,都要注意体现上述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改革不走样。

      快速发展阶段,以2011年12月21-23日在太谷二中举办的“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校长高峰论坛”和《问题导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的出版为标志,其中针对我省当时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探索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2012年初—2012年底,属于激活引深阶段

      围绕“狠抓重点要害,力推深化课改,构建和而不同的课堂文化”这一重点,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突破:一是构建“层次化”的问题库和问题系统,二是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三是创设“民主”、“碰撞”的合作探究环境,四是浓厚“质疑”、“辩论”的展示交流氛围,五是完善“倒金字塔”式的问题导学进程,六是创建“类似问题导学程序”的校本教研机制。

      我省在2012年的课堂改革工作中,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深入组织了《问题导学模式学习导航标准》的研制工作,组织了9所学校、10个校区、10个小组、11次活动、600人参与,形成了90个学习导航(学案)、20节同课异构的过程性资料,出版了156位作者共同参与编写的、40万字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学习导航编制标准》。

      2.深度参与并共同组织开发了“组组通环境下的实验平台”,组织了300多位实验学校教师和学科专家,切割了15G的碎片化资源,录制了150个微格化视频和300多个立体化学案,通过与软件平台的对接和应用,初步形成了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这一改革举措将会是使我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又一次革命。

      3.组织了先期进入课改的高中校长交口论坛活动,针对我省目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创新了论坛的方式和内容,明确了深化改革的途径和措施,突出了“狠抓重点要害,力推深化课改,构建和而不同的课堂文化”这一活动目的。相信,这次论坛活动将会成为我省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我省课堂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在省厅领导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省的课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引起了省内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关注,经过多次课堂观摩、教学研讨,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省“问题导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许。目前,我省全面实施课改的高中学校已上升至70多所。在2013年3月初,我们抽取调查了近三年来走在课改前沿的8所高中和4所初中的课改交流情况,其中来我省观摩学习的学校共计1500多所,涉及包括黑龙江、江苏、广东、海南等20多个省,新疆、广西、内蒙古3个自治区,北京、天津、深圳等80多个市,累计50000多人次。

      各兄弟省市学校的来访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莫大的鼓舞,他们既来学习我们的课改经验,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广大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更有力的促进,督促我们在课改的路上真抓实干,一鼓作气,更上层楼。

      从取样调查的情况看,各地教研部门、各课改学校在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不仅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认真按照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精心组织培训、实验、研讨、总结等各方面工作,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践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彰显教学特色,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和发展。这里表现突出的有:

      泽州一中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进,既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也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高考成绩逐年看好。2012高考应届考生二本达线人数348人,是2010年的212.2%,2011年的114.1%。

      怀仁一中的“335”课堂教学模式在总结吸取其他学校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2418人,2011年二本以上达线2696人,一本达线1192人,2012年二本达线2988人,一本达线1239人,三年三大步,实现了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平顺中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一课两上、一案两备”,正在引领上党地区的高中课改。他们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引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点,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为亮点,这一“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课堂教学理念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前沿,充分突出了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目前,全校师生对课改的热情异常高涨。走进平顺中学,大家首先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该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于他自己的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理念,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教学质量连年翻番。2009年,第二批本科以上达线人数96人,是教改前的2倍,李鹏飞同学破天荒地考入北大;2010年,二本以上达线人数164人,是教改前的4倍,第一批本科达线人数是教改前的6倍,600分以上人数达到3人;2011年,达线221人,第二批本科以上达线人数是教改前的5倍,第一批本科达线人数是教改前的7倍。2012年,高考达线302人,在长治市十三个县区中排名第五,创造了平顺教育史上新的辉煌。

      太原尖草坪中学“1+1问题解决”学案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成绩逐年提高,2012年高考升学人数突破300人大关。

      交口一中的课改也在有序推进,吸引了周边市、县到该校考察学习取经。2010—2012年实行自讲互补以来,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扩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然生源不太理想,但高考达线人数屡创历史新高。

      骄人的课改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赞许,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山西省电视台、《中国教师报》、《中国现代基础教育》、《中国新闻早报》、《中国名校成功之路》、《山西青年报》、《山西教育》、《学习报?教育周刊》纷纷对我省的教改成果进行播报,并大力宣传。2012年《中国教师报》先后四次整版报道了泽州一中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称这是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建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的教育变革。”目前,我们几所课改名校普遍实现“小组取代班级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学习过程由授课走向探究;信息技术充分支撑着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组组通’模式全面推广”,2013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组组通”实践中的山西样本——专访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这是对我省“教育变革”的又一次肯定。

      回顾几年的奋斗经历,留给我们的是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负重前行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新课程改革前景的满怀信心和踌躇满志。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一是学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改革,各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提出了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基本原则,促进了有效教学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变成了生成的、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成长。教师不再只关注教,而是更关注学,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从学生出发去思考和设计。同时,新的教学方式也改变着教师的从业方式,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从“独善其身”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尤其是学案的编写和制作不再是每位教师独立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全组教师分工协作、集体研究、广泛参与,这种变化推动了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发现,敢于发问,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真诚合作,学习真正成了他们的乐趣,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扩展。四是师生关系有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室变成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乐园;老师变成学生的学长。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师生情感和知识的交流,创设了更加宽松、愉悦的空间。

      可以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我省的课改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各位校长的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了这些合力,让我们将课改的正能量传遍了全省教育的角角落落,同时核心团队的课改领导力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思想力、凝聚力、创新力,坚定了我们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决心、恒心和信心。

      我省课堂改革的思考

      我省以“学习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全新面貌为核心的“问题导学”模式,可以说:把握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抓住了教育的核心环节,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模式,并且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进化力,还将内化和成长为更先进的推动课改的有力武器。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课堂,也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具有复杂、全新、整体、系统、深刻等特点。“问题导学”模式的完善,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再审视,必须设计精细的操作流程再构建。我省目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中,明显缺乏设计的系统性和操作的精细性。一是“学习导航”缺乏系统性设计;二是“自主学习”的时、空、源严重不足;三是“互动”和“呈现”环节缺少深度和广度;四是支持系统总体落后于模式的需求。

      我省课堂改革路还很长,课堂改革的水也将会越来越深,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开创我省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时间:2017-09-26 09:00

山西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