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案例有感――王磊
我的感想有三点:一、只有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二、要想让学生融入集体,先要让集体张开温暖而真诚的怀抱;三、要让教育更加单纯,做纯粹的教育,少一些功利。
一.只有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上一次新闻周刊中,讲了疯狂英语李阳的家庭暴力的事,他的妻子说他很少教育自己的孩子,李阳回应,我不能把我的时间都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我还有几十万的学生在等着我听课。当时有学生说,他讲的,不听也知道,不就是学英语要疯狂的用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把句子读出来,直至脱口而出吗?我说你说的对,但你的英语能不能达到李阳的水平,你将来的成就能不能达到或者超过他呢?他不语,我说不语就是说明你的自信不足。我们来推一个公式:
知道了≠触动了内心;触动了内心≠下定了决心;下定了决心≠不打折扣地扎扎实实地行动!成功恰恰就在于不打折扣的扎扎实实的行动!所以我们能够推出知道≠成功,知道转化为每一分每一秒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成功。
我自己想,张飞这个学生,他难道不知道看小说痴迷不好吗?他难道不知道影响其它同学学习不对吗?恐怕他是知道的。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这个是需要我们老师去挖掘的,而要想挖掘出有用的东西,首先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获得他的信任,本案例中老师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仅仅是通过学生家长那里获得了他初中时痴迷看小说这件事,就立即行动,甚至动员了所有任课老师对其进行穷追猛打,用简单的方式从表面上解决这个问题,以至渐渐地和张飞疏远,失去了他的信任,最后爆发了两次冲突。我认为做为老师也要多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与家长多进行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家长,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与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如果我是张飞我会怎么想?我觉得刚开始时,师生都不熟悉,老师管我,教育我,说明这个老师的责任心很强,关心我帮助我,我可能会心存感激;后来,父母与老师谈过话后,老师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老师都对我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我可能会觉得老师管我,不是为我好,而仅仅是因为我父母的原因;后来当老师说出“你看看你多自私,在教室,不看书、睡觉就是影响别人,你给集体带来啥了,除了危害,什么也没有,办完事不要去教室”,我可能会觉得我被整个班级所抛弃了,我只能给这个班级带来危害,老班管我不过是为了其它学生而已,他早就烦透我了,我要是不在这个班,他可能都要高兴死了。这种情况下,可能一定得发生冲突了。
二、要想让学生融入集体,先要让集体张开温暖而真诚的怀抱;本案例中张飞在班级很明显是孤独的、没有尊严的,很多学生都瞧不起他,不愿意理他,老师在班级的有一些语言,也不利于学生走进他,帮助他。其实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听父母的话,而喜欢听老师的话,不在于父母的话不对,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得太多了;同样有的学生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也可能是老师说的话他早就听烦了(比如初中老师、小学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教育他的),我有一个观点,如果家长的话不听,就让他听听老师的,老师的话他也不听,就让他听听同学的,同学的话如果他也不听,那么就让他冷静下来,多听一听自己的内心。如果张飞周围的所有人都能关心他,帮助他,我想他即使不能变好,但也不至于变得太糟。
三、要让教育更加单纯,做纯粹的教育,少一些功利。
现在的教育有的时候还是太功利了,在北京听一位教授说他们小区的很多学生与家长关系都不好,有一次他与小朋友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授: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多好啊,给你们买漂亮衣服,给你们买多吃的,生怕你们吃不好、穿不暖的。
小朋友:他们这么做就是想让我考个好分数而已。
教授:为什么啊?你怎么能这样想呢?
小朋友:考试之前,他们会说,好好吃,多吃点,考试考得好一点。分数出来后,他们又说,你还有脸吃啊,才考那么点分。
教授:――――――
我觉得做老师不能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且绝对不要受家长的影响,不管家长是谁,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最纯粹的。有时,即使是有些家长有权有势的和你答过招呼,面对学生也要装作不知道。否则,当我们教育学生时,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之所以这样管我,还不是因为我爸爸等,这样就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了。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就是无私的关心他、帮助他,仅仅是出于对他的爱,仅仅是出于做老师的职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