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案例整理
刘强
案例介绍的是教育一个已经陷入痴迷网络书籍的问题学生.教育是失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从老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思考.
老师方面,我感觉老师的教育没有起到效果,是失败的教育.当然,高二时才接这样的学生,学生已经坏透顶了.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老师太把校长短信当回事,甚至想到会有什么好处,这出发点就不对.其实校长介绍的也不一定是校长的意思,也只是做给家长看的.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想到校长的因素,只会让自己的教育有压力.对学生刻意的另眼相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感觉不到你的真心.以致到后来第一次冲突时还在讲:”在这你这样搞,最终我也给你父母无法交代.” 还有张飞骂人后的”说实话,张飞虽然做的差,但凭父母身份,我还没有让张飞离开这个集体的意思.”应该还是想着如何给校长交代吧.师生之间没有那种真诚的感情.
第二,案例中没有说明更多的如何教育张飞,能够看到的只有批评,讽刺,激烈的争斗.要问给学生的帮助到底有哪些?只是开始的给个好位置?最后不也是通过针对性的方法又把他弄到后面了吗?还有什么?(也许案例中没有写出来).没有帮助他分析问题,没有给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激励,没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没有找到他转变的关键点.
第三,老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的聊天可能很多,但应该不叫聊天,而是过多的批评,讽刺等.学生在想什么?没有真正去思考.
第四,老师的语言太激烈,那些讽刺的语言,可以很深的刺痛张飞的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赞扬,渴望被尊重.学生如果感觉你不尊重他,你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而讽刺挖苦的语言也是导致冲突的直接导火索.从第一次的”狗改不了吃屎,对你来说耽误一天两天也没啥两样…”,到第二次的”中午又回家加班了?你准备祸害多少人啊…..”我们不能让每个人喜欢我们,但也不能让一个学生怨恨我们.所以,与学生冲突,老师应该最先检讨,并解决问题.
第五, 从开始在心理上就没有接受这个张飞,开始由校长的压力,关注张飞.到后来的失望,放弃,侮辱,起冲突,解脱.他只是头疼生,捣乱分子,老鼠屎等等.
第六,太迷信家长,经常给家长打电话,其实越打学生与家长越矛盾,关系也越不好,家长也没能力.要是有能力不会甩给老师了.所以,不能给家长打电话.
这样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我认为首先要接受学生,把他当作自己的学生,真诚相待,不特殊对待.其次要给他找方法,共同分析问题,制定目标,给他找个方向,让他看到前方.最后要让他融入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功能来教育他.
家长方面是最关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应该都与家庭教育有关,初中的时候完全与家长在一起,被家长看得太严,没有自由.这其实是典型的家长太忙,无瑕照顾孩子造成的.家长没有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只是一味的管教,甚至打骂.考上一中后,又采取完全的放纵,没有及时的纠正坏习惯,造成无法挽回的问题.到高中后更是疏于管理,扔给老师了事,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是典型的扔包袱的做法,托关系,找校长,求关照.这本身对孩子并不好.
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应该很不好,案例中并没有涉及,尤其是他父亲是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案例中只有他爸爸打他的片断.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缺少些什么的.
学生方面,学生应该是本质问题.当然这与他平时养成的品质习惯有关.张飞生活中缺少太多常人应该有的东西,所以他只能沉浸在小说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与空虚.
一,缺少爱,家庭中缺少爱,学校中也缺少爱.
二,缺少集体,初中过多的被家长管制,不知道与集体关系如何,不知道有没有朋友.高中后自闭于读书之中,更加缺少与同学的沟通,完全是一个人在孤独的前行.
三,缺少进取心,面对老师的指责,家长的责怪,同学的冷眼….张飞从来没有下过决心要进取.应该说根本没有养成这样的品质.考上一中只是家长逼出来的.
四,缺少帮助,试问到底谁帮助他了?老师吗?没有!家长吗?更没有!同学们吗?也没有!他缺少这些帮助与关怀.是一个被集体抛弃的人,是一个孤独的自暴自弃的人.
心理学上讲,他是用自残的方式来报复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 关心”他的人.